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台湾版的“京剧”什么样?(我在大陆看台湾)

2016-09-26 15:31:32 到尾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什么剧能代表大陆?那首推“京剧”。京剧台湾也有,而且还挺正统的,不过却不能代表台湾,能代表的台湾的戏,唯有歌仔戏。

  在我小时候,只有歌仔戏能在晚上6点半到7点这段“亚黄金时间”搬上电视屏幕。京剧只能在超冷门的下午三四点播个意思而己。你就知道差别有多大了。

  歌仔戏之所以能代表台湾的最大原因是:它是真正在台湾本土“长出来”的戏曲。你知道,台湾有太多东西都是“被传入”,然后才在台湾发扬光大的。但歌仔戏不一样,它是源自台湾的,正确地说,它的发源地是有着“漳州人大本营”之称的“宜兰”。

  福建漳州流行的就是“歌仔”(一种民间小曲),随着明郑时期一堆漳州老乡移民到宜兰之后,歌仔又加上“车鼓”(类似“秧歌”的玩意儿)的身段动作,就成为歌仔戏的前身──“本地歌仔”,本地指的就是宜兰。这个“本地歌仔”当时只是演着好玩,既非职业也不营利,主角通常拿一支折扇,丑角则拿一条手巾表演,它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剧的精华,到了清末才慢慢演变成今天的歌仔戏。

  你可以这么理解歌仔戏:就是台湾版的“京剧”。没错,对外行看门道的人而言,歌仔戏其实真的很像京剧,只是台语发音而己。一样是抽象的舞台、文武场的演唱形式搭配身段的表演,都很有模拟性。歌仔戏常用的“七字调”、“都马调”音乐曲调等,就相当于京剧的“西皮”、“二黄”,差别就是演员唱戏使用本嗓,听起来比较亲切温和。所以,如果你看得懂京戏,那就不用担心看不懂歌仔戏(如果有字幕的话)。

  歌仔戏最早是没有台子的,在人群就演将起来,后来出现在迎神庙会、婚丧喜庆时,才有了台子,名唤“野台”。一个小小戏台由布幕分为前后台,前台只有一张挂着彩色刺绣桌布的桌子,简单的表演场地与京剧很像,严重考验表演者的魅力与观众的想象力。后台则是堆满各式衣箱、梳妆台、跟演员们生活用品。此时的歌仔戏表演环境相当差,相对的,也培养出许多硬底子的老艺人,特别是野台戏压根没有剧本(有剧本演员也看不懂),大部分都是在表演前听“戏先生”大概讲讲故事,回头演员各自上台“诠释”,一演就3个小时。酷吧?

  最惊人的是有些演员甚至一辈子都不识字,却能七步成诗,出口成章。歌仔戏遣词用句与一般的闽南语用法不同,部分甚至是文言用法,兼顾押韵与优美的四句联形式,表演者如果临场反应不够快,被观众嘘下台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台湾出了很多电视歌仔戏明星,其实都是出身野台戏,而且大多都是宜兰人。其中的代表是“电视歌仔戏皇帝”──杨丽花。听名字像是女的,但为什么叫她“皇帝”呢?因为她在歌仔戏里永远扮小生,而且不管再老,都是小生,还扮相俊美。说来奇怪,这似乎是歌仔戏的传统,从杨丽花之后也出了不少歌仔戏红星,如叶青、陈亚兰、黄香莲……一律作女扮男装演出,有时报纸偶刊“他们”女装的照片,还颇让人不习惯。

  杨丽花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演电视歌仔戏(那时电视还是黑白的),一演就爆红,后来七零八零年代的电视歌仔戏都是她的天下。我小时候住眷村,赶上80年代,电视上还是这位杨大姐,我们外省人听不懂闽南语,但时不时还是会看她的歌仔戏,也就是凑个热闹,因为电视歌仔戏舞台布景漂亮,又有各种最新声光技巧,有点黄梅调电影的味道,相较之下,野台歌仔戏则比较像是京剧,我就几乎没看过。

  我还记得杨丽花永远是男一号,女一号老是“许秀年”,出出如此,看到两位都成大婶了,却也没有观众看厌。一直到90年代解严了,各种电视节目愈来愈多元,电视歌仔戏才渐渐归于平淡。(到尾)

  【作者简介】

  到尾,70后的川籍台湾人,2008年赴京。资深媒体人,做过电台DJ,干过《FHM男人帮》主编和《男人装》资深编辑,还出过两本书《遇见台湾》和《台湾的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