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能参与国际民航大会 民进党当局应反躬自问
2016-09-26 09:00: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3年一度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9月27日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台涉外部门负责人李大维近日证实,台湾确定没有收到邀请函。3年前与会,如今被拒,两相对比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对外表达了“强烈的遗憾与不满”。绿营方面更是反应激烈,民进党“立委”召开记者会,谴责大陆“打压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呼吁岛内不分蓝绿 “一致对外”。有台媒清醒地表示,未能再获邀令人遗憾,却也在预料之中。蔡英文当局不能只会高分贝批评大陆,更该说明带领台湾走出困境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寄望成空 “蔡英文上台后的首个重大外交挫折。”新加坡《联合早报》和“美国之音”不约而同地对此做出如此评价。此事在岛内也引发对当局的强烈质疑。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的罗智强表示,从1971年起直到马英九上台后的2013年重回ICAO,期间间隔整整42年。但马当局任内好不容易挣来的东西,蔡英文一夕败光,又被踢出了ICAO。“有蔡英文这样的败家者,台湾还需要敌人吗?” 其实台当局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想了很多办法。知道跟大陆硬碰硬没有好下场,当局本想借助柔性诉求,即出席大会有助于获取最新国际飞航安全信息,维护与保障飞航安全云云。这是故意偷换概念,将“允许与会”与“飞航安全”之间画上等号。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一句话就给堵了回去:一直以来,台湾方面获悉有关国际航空安全方面的数据和资料的渠道是畅通的。 民进党当局还一直寄望“国际朋友圈”的撑腰。台“驻日代表”谢长廷投书日本媒体,为寻求日本支持营造舆论。经过当局努力,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拉塞尔等人皆不同程度提到,“美国鼓励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仍致力于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云云。这些空头支票,似乎让台湾看到了直通蒙特利尔的希望。 无奈脑筋动得再多,路数不对。蒙特利尔的“通关”密码不在美日那里。无视“九二共识”,妄图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结果只能铩羽而回。失望的蔡英文撕下“善意”的面纱,回到了传统民进党的“抗中”节奏,本人带头打出“悲情牌”、“人权牌”和“民主牌”,宣称飞安乃“基本人权”问题,又间接指控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中原则是“不民主的框架”。而在台陆委会声明中,“打压”、“伤害情感”等陈词再起。 反咬一口 据台媒消息,虽然收不到邀请函,蔡英文当局仍然决定由“民航局”、“外交部”和华航、长荣等业者代表于9月26日抵达加拿大,打算开展会场外“外交”,力争印象分和同情分。 这种意气用事的强行搭车,效果如何,本就存疑。况且没有名正言顺的官方邀请,在场外别苗头,给外界的印象也不好。事情闹到这一步,台当局应该好好想想了。别忘了3年前,两岸曾经有过良好的默契和善意。 2013年9月,台湾首度以理事会主席“特邀贵宾”身份,并使用“中华台北民航局”名义列席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事实上,在ICAO规章中,并无“特邀贵宾”的身份,正如当时台“民航局长”沈启所言,“这是很有创意的作法”,换言之,两岸基于共同的政治基础,台湾才得到这样的“创意”列席机会。大背景是,2008年马英九上任,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快速升温,台湾受邀在世界卫生大会(WHA)等国际场合亮相。 但这种“创意”能否成为“惯例”,则视乎两岸的情势。因为国际民航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必须执行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ICAO新闻联络部门主管表示:“ICAO遵循联合国一个中国政策,虽然上次大会做了特殊安排,但这次没有类似安排。”为何2013年上届大会可以,这届不能?是这届台湾人民不行,还是这届台当局领导人不行? 马晓光表示,民进党当局需要做的是反思,而不是对大陆横加指责,误导民众。有评论认为,自“5·20”就职以来,蔡英文当局与民进党方面始终没对“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问题表态,模糊应对“九二共识”,这个时候再想奢谈参与ICAO显然是不合适的,无论是大陆官方或者民间都不会同意。问题是如今当局故意“忽视”两岸协商停摆之现实,借口“人权”操作“反中”议题,为自己执政挫败设下防火墙转移焦点,可还真应了那句话——猪八戒倒打一钉耙! |
相关阅读:
- [ 09-25]民进党地方官炮轰台当局 抨击乱放假现象丛生
- [ 09-25]民进党当局应负全责 莫自欺欺人借机挑衅——两岸专家解读台方不能参与国际民航大会事
- [ 09-24]洪秀柱遭“借钱”恶搞 国民党一笑置之再批民进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