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蔡英文“两岸现状”路线面临内部挑战

2016-09-06 10:20:35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3日发表评论说,蔡英文上任刚满一百天,就面临民意支持度急速下滑的窘境。这对首度完全执政的民进党来说,确实是相当难堪的纪录。不仅许多政策滞碍难行,甚至以“要五毛给一块”的洒大钱作法,意图营造“前朝问题我解决”的社会氛围。

然而,民进党当局的如意算盘终究落空,一连串的“发夹弯”政策让民众看得眼花缭乱。“行政院长”林全辩称是“政策调整”,但政策执行事实上却都延续早被民进党骂臭头的马英九当局老路,连绿营支持者都看不下去。再者,蔡英文选前信誓旦旦地“振经济”,却也被民进党“追杀国民党党产”的兴头所淹没,民进党首次主导的“立院”连“两岸协议监督条例”都无法过关,更不用说如何信守蔡英文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了。

蔡英文僵硬的两岸政策虽一时没有引发两岸冲突,但减少的陆客来台人数、观光产业的损失、虱目鱼契作的中断及国际空间的紧缩等,都让蔡当局腹背受敌,丝毫没有喘息机会。

面对中国大陆,蔡英文原先以为在就职演说中,打着“中华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的挡箭牌就可暂保维持现状的台海局势。就算国民党再怎么反对,民进党过半的“立法院”席次总是蔡当局的侧翼,随时可扮演政策掩护的角色。

此时的蔡英文可能有“萧墙之祸”的感叹,她可能万万没想到,反对她政策最力的,不是国民党,反而是民进党内。更让蔡英文难堪的是,“独”派大老已经等不及她坐热、坐熟大位,纷纷直接向她开炮,除了批评她缺乏明确的两岸政策外,也认为任命张小月、李大维等“蓝营”人马主持两岸及“外交”事务,是蔡英文无法提振声望的主因,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人”。

此外,蔡英文决定提名前台当局“外交部长”田弘茂出任海基会董事长,希望借重田的两岸经验为蔡当局与对岸搭桥,稳住两岸现状。这个任命果然获得“独”派的高度认同,能暂缓“独”派对蔡当局的继续攻讦。

不过,民众要质疑,难道海基会董事长的任命,蔡英文应该看“独”派大老的脸色?为何不是从尽速恢复两岸协商管道着手,反而以讨好“台独教义派”为优先考量?难道众人利益敌不过极少数的既得利益者吗?

原先呼声甚高的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因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而不愿接受海基会董座一职。最新媒体报导传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也曾是蔡英文的口袋名单之一,最后由田弘茂脱颖而出。既然人选多元,就等于说明两岸僵局的症结不在人事、而是蔡英文本人的政治决断。

更令人不解的是,田弘茂坚持他不支薪,是义务帮忙蔡当局,也等同表明他不愿放弃台湾“国策研究院”董事长现职,可能是担心随时成为绿营箭靶、必须承担蔡英文两岸政策失败的批评而“被辞职”,故为自己留后路。

在田弘茂的任命案才刚刚出炉之际,台湾方面陆委会就急忙为他划底线,将来他只能谈“九二事实”,不能超出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内容。这又是哪门子的任命案?

先不论田弘茂个人的政治色彩,陆委会此举等于绑住台湾方两岸谈判主帅的双手双脚,自我设限的结果就是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新三不政策”。如此重要的政治任命案,却被蔡当局搞得像是内部的利益分赃一般,显示蔡英文无力处理内部矛盾。

要知道,既然是“两岸”关系,就不可能单方面随心所欲,只希望对方依循自己的脚步走,而不顾及其立场。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识”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而来,接受它不代表向大陆投降,反而能让台湾争取两岸互动的主动权,否则台湾将因国际孤立而处于被动,更不利于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现状。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也回应田弘茂的任命案,表示“两会复谈须确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张志军还提到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不久的两会信函,当中提到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商谈,“所以关键是授权商谈的政治基础,而不是人”。换言之,如果蔡英文当局仍拒绝“九二共识”,就算是任命马英九为海基会董事长也无济于事。

蔡英文执政才刚满3个月,就遭遇党内“台独”大老们的掣肘,这应该是她始料未及的事态发展。但是,倘若她不愿改变两岸路线的思维,甘愿为了安抚极少数“独”派而牺牲广大民众的共同利益,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只会继续向下沉沦,而两岸关系定将面临摊牌的一天。

两岸关系结局是福是祸,端赖蔡英文的一念之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