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共沾雨露同风波” ——两岸大岞村的乡情故事

2016-08-25 08:57: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建宫庙 寄托思乡情

基隆中船路112巷,跨过长长的阶梯和弯曲的道路,一栋两层红色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基隆大岞东宫。打开庙门,里面供奉着妈祖,墙壁上挂着许多老照片,记录着此处和对岸大岞村的缘分。

“这里是大岞移民的精神信仰。惠安大岞村也有一座妈祖庙,我们把家乡祖庙的香火带过来,开庙分炉,取名大岞东宫。”身兼大岞东宫主委的张细山说。

张细山回忆道,当年刚到台湾时,同村的村民一起出海捕鱼,隔三岔五小聚,乡情乡谊不断延续。秉持着家乡的传统观念,这些大岞村移民还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家每个月省出一笔钱,存进公共账户以备公用。1980年,村民用这笔钱买下了一所房子,立为宫庙,将一尊从祖地带来的妈祖神像迎进来奉祀。1993年,村民又集资重修宫庙,取名大岞东宫,其中一楼供讨渔回来的乡亲叙情谊、短暂休息,二楼供奉妈祖。宫庙落成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举行仪式祭拜妈祖,第二日则为同乡聚餐日。

闽台大岞村,一水之隔的同名村,因为历史和亲缘而紧密联结在一起。1987年,村民组成台湾进香团,乘船回祖地妈祖宫进香,此后每年回乡进香成了固定活动。与此同时,每年来基隆大岞村探亲的惠安大岞村宗亲也有不少,两岸大岞人共话乡情,并因共同的信仰,走得更近了。

庙墙上,裱挂着一幅醒目的题字,那是1994年惠安大岞村老年协会赠送的,上书“同根同脉,有来有往”几个大字。村民张福添说:“同根同脉,有来有往,这正是两岸大岞人的心声。”

招渔工 土亲人更亲

“欲与台湾通,大岞好舵工,舵牙把得正,不怕当头风。乡亲多情意,万事可通融,君汝须在意,生意日兴隆。”在基隆,流传着这样一则俗语,故事的主角是惠安大岞渔工。张细山说,整个闽台渔工劳务合作的故事,都要从“大岞渔工”说起……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当年聚集在一起的基隆大岞移民,也转移到台湾各个城市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急需大量渔业劳动力。在张细山的牵线搭桥下,1988年惠安大岞村与基隆渔业公会签订协议,双方开展渔业劳务合作,并首次派出30名惠安大岞渔工登上台轮从事捕捞工作,这是大陆首次向台湾输出渔工。

“惠安大岞渔民长期靠海为生,被雇佣的渔工诚实勤劳、经验丰富,且双方语言相通,因此很受台湾渔轮的欢迎。”张细山说。

那时,惠安大岞村的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闽台渔工劳务合作为当地渔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惠安大岞渔工就像维系两岸亲情的一座桥梁,将两岸大岞村紧紧联结在一起。”张细山说,如今惠安大岞村已经从单一的渔业村,建设成一个集海洋产业、旅游产业、石雕产业为一体的新渔村,这份成就的取得,与基隆大岞村密不可分,而这也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亲不亲,故乡土,土亲人更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