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客家诗歌里的“桐花客韵”
2016-08-23 08:43: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梦婕) 客家人会唱歌,更会作诗。客家先民经历数次大迁徙,从中原到南方,从福建、广东到台湾,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客家诗歌记录了两岸客家人的这种硬颈精神。近日,在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作家笔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位作家和文学研究者聚集一堂,围绕“客家诗人与客家诗”的主题展开研讨,由海风出版社出版的《桐花客韵——海峡两岸客家诗选》图书首发式也同步举行。通过这次采访,记者探访了两岸客家诗歌里的“桐花客韵”。 南行的乡愁 “我的母亲,她会说唱很多很多的客家歌谣。读小学时,从她的山歌里,我牢牢记住了一句‘唱得鸡毛沉落水,唱得石子浮上来’。我那时就觉得,客家歌谣真是妙不可言,仙乐飘飘啊!”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钟兆云回忆起母亲说唱的客家歌谣,依然陶醉不已。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先民经历大迁徙,从中原到南方,从闽粤到台湾,再从东南亚到全世界,其特殊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性格和诗歌创作特质。 曹万生是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他告诉记者,四川有一道名小吃叫“伤心凉粉”,四川人吃了都要哭,因为实在太辣了。据说,那就是迁徙到四川的客家人发明的,因为太怀念故乡,于是就吃上这样一碗“伤心凉粉”,一次哭个够。对中原故土的怀念,同时为了生存又不屈不挠的南迁,这种痛苦的撕裂在客家人的诗歌中显露无遗。 来自长汀的客家诗人邱有滨在诗中振臂一呼:“请让我向你们喊一声:兄弟呀/我们走呀,我们到南方去/我们到南方去。”随着脚步渐行渐远,广东的客家诗人又在诗中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客家小食“咸菜”,让我们怀念“咸菜们揉皱的日子”和“别有风味的醇香”。 而在台湾诗人邱湘云的笔下,迁徙又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是怎样的千年伫立才能站成一株大树/要怎样的扑拍千翅才能化作一只飞鸟/树说别飞了,远方太远/鸟说别伫在那,快开展枝叶伸向远方。”尽管遍布先民足迹的山川关隘、老宅旧村频频出现在两岸客家诗人笔下,处处为客处处家的客家人却始终在路上,去远方、望故乡。 何为硬颈精神 在不断迁徙中,为了获取生存资源,客家人必须与强势民系反复斗争,还必须与外来侵略者殊死抗争,聚族而居的土楼是他们的标志性建筑。在艰难的生存境遇中,他们为了凝聚力量,更多地保持了中国古代平民社会中的坚韧,甚至有点刚愎冒进的性格。按照客家人自己的说法就是,“脖子硬硬,不会转弯”。每到家国有难时,便是其英雄辈出之时。从甲午战争、北伐战争,一直到台湾的北浦事件,都可以看到客家子弟前仆后继谱写出的英雄篇章。 在客家诗歌的阅读中,同样可以深刻感受到客家人关爱民族、高扬大义的刚毅传统。厦门大学台湾文学研究室主任徐学介绍说,近代客家诗人黄遵宪与丘逢甲的诗歌是客家人硬颈精神的重要代表。黄遵宪与丘逢甲一起被梁启超誉为“诗歌革命之巨子”。黄遵宪在21岁时所作的《杂感》大胆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主张革新诗歌。 爱国诗人丘逢甲生于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马关条约》签订,他又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他的诗更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英雄情怀:“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篇。我不神仙聊剑侠,仇头斩尽再升天。” 徐学认为,客家人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脖子硬硬,不会转弯”的精神特质,一旦客家人这种冒进精神与其忠义思想结合,便形成一种硬颈精神。 |
相关阅读:
- [ 08-18]何玉富:传承客家山歌“打交连”
- [ 08-18]何玉富:传承客家山歌“打交连”
- [ 08-18]何玉富:传承客家山歌“打交连”
- [ 08-17]海峡客家旅游 龙岩旅游龙头企业
- [ 08-12]客从何处来?两岸客家媒体、学生重走先民迁徙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