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一周看台:导弹“误射”了,脸也不要了

2016-07-11 08:28: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孙靖  
分享到:

东南网7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娟)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8日清晨在台东太麻里登陆,截至9日17时,已致3人死亡、311人受伤、超过54万户停电。岛内媒体形容重灾区台东的受灾场景,“比遭到原子弹轰炸还可怕”。然而,由于外界高度关注台铁爆炸案,台东惨重灾情却被冷落。当地受灾民众纷纷痛骂:“难道我们就不是人吗?”“别让我们变孤岛!”

台北松山火车站爆炸事件发生在“尼伯特”来袭的前一天晚上。台铁一辆区间车第6节车厢起火爆炸,造成25人受伤。近年来,台铁已成为“脱轨”“撞人”“误点”等事故多发的主体,加之其深陷经营困境、与高铁相争的局面不可自拔,目前的状态已是苟延残喘。这么一“爆炸”,不仅让乘客惊魂,也进一步损耗了它微弱的气数。

但“爆炸”后遗症更严重的还是“雄三”。七月初,这枚飞往大陆的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炸坏台湾渔船,造成一死三伤,迄今它的余响仍“轰隆隆”在耳,议题在岛内持续发酵。

按说出了“误射”死人这么大的糗事,依台湾惯例,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冯世宽势必得下台负责,做个交代。事发后,岛内蓝绿民意代表同步开轰,点名冯世宽“应知所进退”,更质问“辞呈写好了没”。但冯世宽死活就“只道歉不下台”,故作弱智状回应:“我不知道什么辞呈。”

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指出,有媒体将导弹误射事件定调为“台湾正在不当的引用战争模式”“麻烦的制造者”,这显示台湾正处于高度的警戒危机,新当局必须有人立刻为此担负政治责任。可冯世宽为何还“老神在在”?据台媒披露,这是背后有人“撑腰”。据说,蔡英文认为,该事件是“系统性失灵”,换官员也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么处理还不算荒腔走板,那么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林全和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书记长陈亭妃对“雄三”事件的反应,则不能不称为“神逻辑”了。

敢于“开炮”“揭弊”的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一直被林全视为眼中钉。5日,林全针对蔡正元率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导弹误射消息一事,要求有关项目小组尽速厘清“泄密”犯罪事实。

“误射”事件发生后,后续调查的重点竟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查泄密”,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新党发言人王炳忠质疑:“误射”是秘密吗?网友也一片痛批:“照这无能当局的逻辑,只有瞎子聋子才不会泄密!”“‘空心菜’团队的腐败无能,岂能用泄密来掩饰脱罪?”

然而,陈亭妃比林全还不靠谱,公然声称,发生“误射”事件是因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让大家觉得“防务”已经不重要,导致台军军纪败坏。她甚至还担忧,误射导弹参数是否会被大陆拿到,影响未来“防务”?闻听此言,但凡智商还正常的人只能无语,干脆直接给她盖个戳——“不要脸”。

更不要脸的还在后头。误射导弹的方向是朝着大陆,台当局有责任给大陆一个交代。然而,台湾所谓情报指挥机关却“反咬”一口,在书面报告中指责大陆借题发挥,“刻意渲染台海不安情势”,趁机对台湾“施加政治压力”。

如此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本事真可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连台湾方面陆委会都看不下去,给出“打脸”的相反说法:整体上大陆反应“低调克制”。香港中评社的评论也指出,“雄三”导弹“误射”事件发生后,相较于台湾方面的喧闹,大陆方面则保持低调,冷静应对。文章指出,大陆各方面的总体反应既不冲动,也不气恼,充分体现出大陆方面的战略定力。此外,有媒体指出,虽然岛内各方调门不一,但有一个共识:台军这起“20年来最诡异的军事意外”,凸显当前台海安全中一个无法掩盖的漏洞,两岸沟通联系机制的中断,导致危机处理缺位。

对此,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陈学圣认为,从整个事件可以看出,蔡英文当局上下、横向联系都失灵,而两岸沟通联系机制不通,长久下来容易产生误判,任何一个擦枪走火,都可能酿成大灾。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指出,两岸关系本来有完整的政治沟通机制,且是建立在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民进党上台后,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责任完全在台湾一方。

台湾竞争力论坛7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高达88%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有影响;而认为新当局应接受“九二共识”以稳定两岸关系的比例占47.5%,高出不支持者15.2个百分点。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分析指出,这显示多数台湾民众认识到“九二共识”对于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台湾民众迫切期待两岸关系能和平稳定发展,最怕看到的是民进党执政当局的荒腔走板,在台海引爆危机。

本报记者 林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