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海人物 > 正文

一位台湾创客的“美丽蝶变”

2016-07-07 08:12: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从台湾到大陆发展,从实习生到金融培训师,再到创业达人,游智彬的职业生涯,比别人更加顺畅

一位台湾创客的“美丽蝶变”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 “我们把公司设在厦门,主要是看中厦门为台湾年轻人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在今年海峡论坛上,身为厦门颐和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游智彬受邀做演讲。两个月前,他与大陆的创业伙伴,刚刚在厦门创立了颐和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搭建一个“互联网+艺术品”的平台。

为何要建立这样的平台?游智彬介绍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艺术品对普通百姓而言是“高大上”,而那些名作名品也基本上被有钱人收藏。“互联网时代,这一格局可以被打破,让原本高不可攀的艺术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对于普通的民间手工艺者来说,他们虽擅长技艺创作,但对自己的作品往往不知如何营销。游智彬说,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并非不上乘,而是名气不够大,很难与消费者“对上号”,获得更高的价值,也导致传承民间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民间技艺因为后继无人日渐凋零。

如何发扬光大民间技艺?游智彬说,他和他的伙伴们都是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他们想通过“互联网+艺术品”这一平台,把普通手艺人的作品推到互联网上,进行亮相展示,促使合理交易。这不仅有利于民间手艺的传承,更让艺术品成为普惠品,让老百姓能享受到艺术盛宴。

“我们不光是要培育一个产业链,还要建立一个艺术品的生态系。”游智彬说,现在已有一些工艺师、手工艺者来咨询或报名入驻。“前期,我们会采取免费的方式,推动艺术品展示、欣赏、交易,形成一定规模后,再酌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游智彬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被“拉入”到主动融入,常规这是许多台湾青年“登陆”创业的常规模式,但游智彬不走寻常路。

2012年6月,正在读研的游智彬和同学到义乌的浙江龙箱包有限公司实习时,就对这个“全球小商品之都”充满好奇。“‘义乌模式’引起许多台湾人的关注,因为台湾许多10元店的货源大部分来自义乌,不仅花样多,价格还便宜。”游智彬说。

当时游智彬他们的工作涉及品牌策划、文案文档、销售等方面。经过深入了解,游智彬等人发现,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改进。于是,由他起草文案,建议公司发起“带着巨龙箱包环游世界”的活动,以此吸引媒体眼光,增加品牌曝光度。

有一次,公司来了一位台湾客户。在推销箱包过程中,游智彬等人便与这位客户熟络起来,没想到,最终还促成了千万元的订单。“有时,理性的市场交易也会因为情感的融入变得容易起来。”游智彬说,也许是同为台湾人,习惯彼此的交流方式,信任感也自然而然建立起来了。

游智彬毕业后到浙江一家公司工作。之后好事连连。2014年收获爱情,娶了浙江大学毕业的女高才生;2015年,家庭增加新成员;2016年,游智彬转型成为独立金融培训讲师,为许多农信社、银行做小微企业的培训。

从实习生到“登陆”就业,再到合伙创业,一路走来,何其顺畅。问其原因,游智彬说:“因为我敢于尝试,更因为我是两岸交流的受益者。”

点评>>>

是一步到位还是拾级而上?创业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台湾青年携带好项目,一步到位创业有成;有的台湾青年创业多次,屡败屡战,最终获得成功;还有的台湾青年则是循着到大陆实习—就业—创业的路径。游智彬便是属于后者。

有专家指出,循序渐进,构建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的进级模式,更适合大多数台湾青年,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因为来大陆学习、实习、就业,便能深入了解大陆的投资环境,了解市场需求,还能从学习、就业中得到锻炼,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本报记者 李向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