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海峡来串门 两岸信众家庭联谊交流
2016-07-05 08:27: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走近彼此 增进认同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路走来,台湾信众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认同。“进来坐!进来坐!”6月8日,台湾家庭来到秀屿区东庄镇马厂村,詹金炉、詹文新、詹德兴3户人家兴高采烈地迎接他们。桌上摆满了粽子、春卷等特色美食,中午还准备了招待贵客的“粽子宴”。台湾信众陈阿玉说,这里的端午节与台湾习俗差不多,都有赛龙舟、吃粽子,但台湾包粽子是在端午节当天,妈祖故乡的端午习俗分得更细致,从初一到初五天天都在过节,特别好。 在新店村,来自台中的客人李国华对着村里的门楣看了又看。原来,新店村许多李姓人家的门楣上都雕刻着“陇西衍派”“陇西世第”等字样,它们诉说着祖先的来源和迁徙史。“我家的先祖也来自陇西,家里的族谱记得清清楚楚!”李国华越看越激动,一直拉着77岁的李文灿老人交流李姓先祖在闽台两地的迁徙过程,并且相约找机会同叙家谱。 同样的信仰、同样的习俗,让两岸信众家庭感慨万千。“中华文化在两岸都扎了根,这份感情怎么能分割得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评价说,这次两岸家庭间的会面,大家一见如故,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很大,增进了彼此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搭建平台 传递亲情 以家庭为单位的交流联谊,少不了孩子和年轻人。5天的行程下来,这些新生力量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传递。 7岁的吕学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来做客。在湄洲妈祖祖庙,吕学颖跟着爷爷奶奶跪拜妈祖,获得祖庙董事长林金榜赠予的寓意吉祥平安的银锁。在秀屿区詹文新家里交流时,吕学颖与詹文新邻居家10岁的小男孩很快就熟悉起来。临别时,吕学颖将一直带在身边的飞机模型送给了对方,自己也得到了对方回赠的礼物。 詹德兴的儿子、侄子都在南京经商,听说家里要来台湾客人,特地提前赶回来打扫卫生、准备美食、接待来客。“这些孩子过去只有春节才回来。”詹德兴高兴地说,两岸年轻人在一起,谈的是创业和经商的话题,而且聊得很投机。原来,詹德兴的儿子、侄子在南京从事医疗行业,而台湾在这方面有经验、有优势、有品牌,两岸年轻人约好一起寻找机会合作。 “我们这次走访的虽都是乡村家庭,但这些家庭的年轻人创业劲头很足,我们深受鼓舞。”来自台中的“80后”青年廖克伟、张羽表示,如果有可能,会选择来大陆创业。 对此,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颇有感触地说,两岸同胞都渴望这种面对面、手拉手的交流活动,今后应当多创造机会,让两岸年轻人多沟通、多交流,一起将这份情谊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让亲情贴得更近 本报记者 卞军凯 以往的两岸妈祖信众交流,大多是集体性的谒祖进香,是宫庙和宫庙之间的关系,但信众之间缺少深入交流的机会。这次的家庭交流联谊,宫庙退居到幕后,当一个搭桥的角色,让信众家庭唱了主角,信众与信众之间以串门、走亲戚的方式展开交流,效果令人欣喜,经验值得推广。 人是最生动的文化载体。两岸同根、同脉、同源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活习俗,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彼此的认同,也因此加深了友谊和亲情。以妈祖信仰为平台,两岸民众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交心,最后依依惜别……这份从血液中带来的认同感弥足珍贵,随着认同感越来越强,将会产生广泛的向心力,这是任何“台独”分裂势力都无法割开的血脉亲情。多一些贴心的交流,让亲情贴得更近,自然能多一些共识。本报记者 卞军凯 |
相关阅读:
- [ 06-24]郑成功文化节开幕 两岸信众欢乐和谐
- [ 06-18]泰法身寺住持涉嫌洗钱 警方与8000多名信众对峙
- [ 06-15]两岸关帝文化节昨在东山举行 3000信众共祭“关公”
- [ 06-15]“千年清水祖师”两岸信众叙缘交流会在安溪举行
- [ 06-15]“千年清水祖师”两岸信众叙缘交流会在安溪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