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企业界不再信任当局 ,台经济还会好吗?

2016-06-28 07:31:37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据报道,台湾七大工商团体不满台当局无视劳资协商结果,恢复劳工7天假期,于27日召开“不满修‘劳基法’延迟”记者会。会中宣布,自即日起无限期终止所有劳资协商,直到台当局遵守当初的劳资协议,删除7天假期及弹性工时等承诺并公告实施。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休假问题也只是一个导火线,让原本已处于不安、担心经营投资环境恶化的企业界,全面爆发。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界心中深处已不再信任新当局。如果劳方的要求高过资方能承受的负担,企业倒闭、资方出走外移,最后劳方也可能受害,结果是成为劳资双方加上岛内经济“三输”的结局。

社论摘编如下:

华航空姐罢工事件连锁效应方兴未艾,7大工商团体反对台当局片面毁弃协商共识,增加7天假日,昨日举行“中止与政府、劳方所有协商”记者会,工运团体到场抗议,劳资火爆对杠,场面失控。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蜻蜓点水呼吁双方用同理心看待彼此立场!当前社会弥漫劳资对抗、年金改革与反年金改革的对立情绪,新当局却不断出现发夹弯决策,朝令夕改、毁弃承诺事件,社会对立情绪更形高张,今年经济保1已经非常困难,现在对经济前景更心所谓危。

传统上工商界基于经营需要,向来支持当局,鲜少与当局唱反调;这是第一次7大工商团体一起对当局发出“中止所有协商”的声音,不仅前所未见,亦可看出企业界的惶恐不安乃至于愤怒。

工商界决定中止与当局、劳方协商,表面原因是民进党当局上台后,片面推翻当初全面周休二日后,7天假日“只纪念,不放假”的劳资协商共识。事实上,休假问题也只是一个导火线,让原本已处于不安、担心经营投资环境恶化的企业界,全面爆发。

如果单以休假政策的改变而言,坦白说,当局的立场确实有可议之处:一来原先的结论是经过劳资协商、当局承诺的结论;二来以休假天数而言,全面周休二日之后加上国定假日,休假天数已达126天,不但比军公教多1天,在亚洲国家中也不算少,再增7天休假的假日,显然对企业界而言,就已经是“太超过了”。新当局只是因为少数劳工团体的陈情抗议即翻转政策承诺,更让工商团体难以接受。

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界心中深处已不再信任新当局。在企业界眼中,民进党上台以来,几乎所作所为都在恶化企业界的投资信心与经营意愿。不谈蔡英文承诺要为企业界解决5缺、改善经营环境,单就企业界最关心的供电问题而言,新当局显然已被“废核神主牌”绑架,似已无力解决。现在天气一热,电力备转容量就降到3%,限电阴影挥之不去。新当局要以再生能源替代核电,完成时间却遥遥无期。企业界最关心的两岸关系也明显陷入“冷对抗”,货贸、服贸至今无解,眼见台湾贸易地位边缘化,货品出口竞争力流失,企业界能不忧心如焚吗?

“环保署”更宣称“环保不再是小媳妇”,要终止厂商的矿权,让原本就困于环评等因素阻碍投资的业界,更不抱期望。上周华航罢工,公营的资方全盘退让接受劳工条件,蔡英文率先表态挺罢工劳工,撇开罢工的合理性不谈,这次公营企业成功罢工的案例,确实让企业界心惊不已,企业界普遍担心罢工的传染性,会让已陷困境的业者更难经营。

台当局应该很清楚,要先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才有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年轻人的薪资才可能提升,这些目标没有一项不能没有企业界的努力。企业界对经济最大的帮助就是:永续经营、持续投资;企业持续经营可保住已有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成果,增加投资则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拉高经济产出。

新当局划出“五大创新产业”、“亚洲硅谷计划”等重大产业政策,如果企业界认为岛内投资环境恶化、不愿加码投资,坦白说,毫无成功机会。因为绝无可能靠当局完成这些计划,即使当局筹措到资金,说白点,当局也没有这个人才与能力完成。如果没有企业界的信任、对未来经济与投资环境的信心,企业一起缩手让民间投资减少,台湾不仅当期经济就要受重创,未来前景更难看好。

面对这次7大工商团体联合宣布与当局、劳方终止所有协商,我们建议台当局首先必须考虑让休假政策回到原来的协商结论,切勿再横生枝节,这是解决短期及台面上问题的必要作法。

除此之外,更不能忽视企业界对政策走向的不安与对当局的不信任。其中最关键的供电与两岸两大因素,当局必须提出可信、可行的政策与因应方案,日增的劳资纷争,当局亦必须拿定态度、拿出政策,否则民间投资必将减少。

我们也希望劳工团体与社会各界应平息情绪,回归理性与正常面对劳资彼此的权益。“劳资同在一条船”这句老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也有唱高调之嫌,但不能否认的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劳方的要求高过资方能承受的负担,企业倒闭、资方出走外移,最后劳方也可能受害,结果是成为劳资双方加上岛内经济“三输”的结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