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陆的警告 台湾当局如何答卷
2016-05-27 10:38:18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台湾《中国时报》27日评论说,继大陆国台办5月21日宣布暂停两岸官方和两会的联系沟通机制之后,面对大陆坚持“没模糊空间”,台湾新当局如何以实际的作为,维系两岸稳定发展的政治意愿,将是决定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 评论指出,最近的发展显示,虽然大陆对于台湾新当局将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策略,但是由于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使得大陆得以掌握两岸关系的“战略主动权”。 其中,两会协商停滞不但使得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协议的后续协商难以推进,原先台当局所订争取让出口主力产业如五大泛用塑料、面板、工具机以及汽车整车等,获得更优惠待遇,以及让中小企业可适用较低关税,输销台湾产品等目标,将难以达成。其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除了利用经济筹码施压之外,“防止台独”尤其是大陆的诉求要点,也是对新当局“观其行”的重点。特别是台当局“教育部”提出废除微调课纲的政策以及各部会连串动作,让大陆担心新当局已走上实质“文化台独”的方向,甚至未来可能透过修改“公投法”,为推动“法理台独”铺路。 大陆国台办已经清楚对新当局表达“背离一中,两岸会出事”以及“反对台独”的讯息,话说得够重,蔡当局不能还是采取千篇一律的以模糊态度应对,甚至各部会继续推动“文化台独”。 台湾《中国时报》27日的另一篇评论说,让人忧心的还不只是两岸“冲突增加”的本身,而是整个台湾新当局表现出的“老神在在”、“两岸烂就让他烂”的无所谓态度。两岸烂,也许对于位在权力尖塔上的权力新贵无所谓,但其所引发的政治经济海啸,对一般人民也无所谓吗? 因此,两岸的经济对立升高,真的可以用“无所谓”的态度看待吗?经济对立是两伤的格局,但大陆的经济量体大,水桶深,相对经受得起,但台湾的经济量体小,碟子浅,却未必经受得起,换言之,走经济对立的路,时间与筹码都不在台湾这一边。 两岸走向经济对立,对台湾来说就是一种“经济自残”,短、中、长期都将挫伤台湾的经济。经济变坏,失业率就将随之上升,失业率上升,犯罪率乃至于自杀率也会随之连动。面对这样的经济海啸,最先受创、受伤最重的会是谁呢? 香港中评社27日发表评论说,两岸关系正濒临进一步恶化的关键转折。因为民进党当局不理会大陆警告,很多人有一种预感,大陆下一步会有更大的动作。 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烧出的“三把火”每一把都让对岸增强戒心。“三把火”包括撤销对126名“太阳花学运”人士的起诉、废止2014年通过的微调课纲、对日本控制的冲之鸟“是岛是礁”问题宣布了与前朝不同的态度等。 大陆官媒形容,一周来台湾岛内“台独”氛围进一步加重,“台独”言行不断露头;“台独思维”正在民进党控制的岛内各政治平台上弥漫开来,而且显得很嚣张。 面对大陆方面的不断呼吁、警告,台湾陆委会姿态摆得很低,陆委会26日召开记者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公开喊话,称台方会持续敞开两岸对话大门,设法透过各种有效方式来减少中国大陆的疑虑与误解。对此中评社的评论认为,陆委会放低姿态,可以避免加剧两岸敌对,但无法阻止两岸关系发生关键转折。只有当蔡英文完成那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两岸关系才可能稳定下来,并持续向前迈进。 |
相关阅读:
- [ 05-26]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首份答卷”遭广泛质疑并引发担忧
- [ 05-25]承认“九二共识”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必须完成的“答卷”
- [ 05-24]署名文章:承认“九二共识”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必须完成的“答卷”
- [ 05-23]署名文章:回避“九二共识”,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何来“善意”?
- [ 05-21]评·忧·谏——台媒剖析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两岸论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