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百年书香有沉浮——看见台北“书街”的前世今生

2016-04-23 19:26:05 章利新、陈键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台北4月23日电(记者章利新、陈键兴)在台北,谈到书店,很多本地人都会提到“重南书街”。重庆南路,因历史悠久、书店聚集而得“书街”美誉。放学或下班后流连书街,是许多台北人的共同记忆。

百多年前,众多书店已在这里聚集。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又有不少大陆出版社和书局落户于此,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鼎盛时期,重庆南路上有超过百家书店比邻而居,“书街”成为台北文化地标,带动了台湾的读书风气。

如今,走在重南书街,满眼都是银行、券商、食肆、咖啡馆等广告牌,其中零星夹杂着书店的牌子,稍稍醒目的有垫脚石、三民、建宏、天龙、世界等。时光荏苒,曾经文风鼎盛的“书街”只剩10余家书店。

“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四层小楼已改造成一家时尚旅馆,只留下外墙上原来的铸字招牌,让人遥想当年况味。此外,原来的“东方出版社”如今成了日药本铺;原来的“中华书局”也成了旅馆……

三民书局依靠主营教科书还挺立街头,只有三楼依旧为文史哲书籍的“保留地”,几位头发花白的中年读者在“经部”“子部”的书架前安静地翻阅着。

在天龙书局,记者偶遇老顾客张友骅。他说,从17岁开始就在这里买书,一买就是44年,如今近5万本书快把他家变成了图书馆。“我家现在主要是给书在住,而不是人在住”。

尽管“书街”盛况不再,但张友骅依然保持着一周逛两趟“书街”、每天读两三小时书的习惯,把书店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但他更怀念从前的“重南书街”:“那是另一种风情”。

年轻时,他约女友、见朋友都在书店;文化界的很多人也常常在“书街”聚会,在咖啡馆里谈文论艺;甚至,还有诗人在路边摆摊卖自己的诗集。那时,作者和读者离得很近:如果读者喜欢一本书,在书街很容易找到书的作者。

“那时的‘重南’书香诱人,不在于书店多,而在于一种好的文化生态。”张友骅说,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加上租金上涨、连锁店的竞争等因素,传统书店只能转型,才能保住老书街的书香。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台湾书店的数量从3249家减少到了2217家,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但是,依旧有一群人在努力,要让老“书街”飘出新书香。“天龙书局”负责人、“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就是其中之一。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他把书店的二层改造成“重南90”文创基地,希望吸引年轻人来此听讲座、看文艺展览和表演,让他们重新“发现书街的美好价值”。

去年,沈荣裕尝试书店和商家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让“友善阅读书架”进驻各商家,让年轻人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纸质阅读。第一批已有15家商家加入,包括咖啡馆、旅馆、大饭店等,今年将增加到25家以上。

在“重南书街”,沈荣裕的经营有点“另类”:他主营大陆简体版书籍,而且还在不景气的环境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店面不断扩张。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随着文化交流加深,近年来台湾读者对简体书的需求不断增长。”沈荣裕说,大陆图书价格低、选题广、内容新,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还打算把大陆的文创活动引入自己的基地展示。

“天龙书局”对面,是“世界书局”。店内装修古朴典雅,书架上摆满了书局自己出版的线装古籍。这家百年老店1949年迁台之后一直扎根“重南书街”,是岛内文史哲书籍的出版重镇。

上世纪80年代,“世界书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耗时数年,将世上唯一孤本《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成册。“世界书局”还是最早从大陆进口优质古籍的台湾书店之一。

“当时我们进了很多冷僻的、昂贵的古籍,父亲每批都亲自细细查阅,遇到喜欢的还会送朋友。这是一种文化的怀乡。”“世界书局”董事长阎初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能让台湾读者看到中华文化的全貌。

如今,阅读和收藏线装古籍的群体正在凋零,但凭借房产自有的优势,“世界书局”仍在坚守。“如今专心做中华古籍,需要一股执着的傻劲,需要把它当作一种文化使命。”阎初说。

更让阎初担心的是,岛内线装书制作的产业链也在衰落,成本越来越高。她把希望寄托在大陆,正努力寻找新的合作者。“只要破除一些障碍,大陆的制作技术和读者市场将是未来线装古籍出版振兴的希望。”阎初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