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驻台记者报道 > 正文

上山入田,来一场农家“海芋恋”

2016-04-20 08:52: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游客在海芋花田间拍照留念。(资料图片)

东南网4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驻台记者 李烈)

四月是台北海芋盛开的季节。尤其到了周末,阳明山的竹子湖成为台北民众最喜爱的去处,因为那里盛开了成片的海芋花。从台北市区搭乘捷运至北投站,再换乘通往竹子湖的小型巴士,便可抵达,体验一番台湾休闲农业的乐趣。

体验摘花之乐

如果你第一次到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竹子湖,一定会疑惑:湖在哪里?原来,竹子湖只是一个地名。而当你沿着小径走向竹子湖深处,你的疑惑或许又有了答案——这漫山遍野的海芋花,绿叶为水,白花为莲,不正是“湖”的含义吗?

赏花、拍照、漫步,这些都不够过瘾。来到竹子湖,一定要亲自下水田,摘一束属于自己的海芋花。记者来到一处叫展升海芋园的花田,园主是一位姓白的太太。她问:“你打算赤脚下田,还是穿水鞋下田?赤脚更好玩哦!”“那就赤脚吧!”脱了鞋袜,白太太大喊一声:“go!”随即,带着一群游客出发了。

在花开得最多的一片水田里,记者试探性地将脚伸入其中,先是触及清凉的水,然后是柔软的泥。这时,白太太会教你怎样摘海芋:“拨开一片叶子,找到底部,往上拔,拔的同时,要将根茎转一下。”跟着这个步骤,很容易就能摘下一束海芋。

在竹子湖,有几家类似的海芋园,可供游客参观、采摘。摘好海芋后,园主还会帮你包装,一般5支或者10支为一束,每一支海芋的售价是10元(新台币,下同)。回到家中,放在花瓶里,过两三天换一次水,可以保持近一个月的花期。

吸引客源之道

“春天的来临,悄悄地释出暧昧的气息,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你清新脱俗的有股诗意……”就像台湾歌手萧敬腾唱的那首《海芋恋》一样,每年海芋花开之际,竹子湖都会迎来六七十万的游客,其中有不少是恋人。他们徜徉在海芋花海中,体验着休闲农业的魅力。

“小心一点哦,不要踩在海芋根上啦!”在海芋园园主眼中,每一朵海芋都是宝贝,倾注了他们满满的心血,因为这是他们经济收入的来源。

10多年前,竹子湖的海芋是不让游客自己采摘的。“让游客下田自己采摘海芋,这是一大挑战。”台北市北投区农会推广股工作人员李秉城说,一开始农民担心游客因为不懂采摘技巧,把海芋踩坏了或者摘坏后随意丢弃。后来,北投区农会说服一部分农民开放花田,每一位游客下田时,由园主认真讲解采摘技巧,有的园主甚至直接带着游客下田采摘。渐渐地,这几户人家的海芋田,人气大涨。哪怕是在花市价格低迷的时候,他们的海芋花依然十分抢手。其他农户见成效不错,也慢慢让游客下田采摘了。

“虽然难免有些损耗,但是允许游客下田采摘后,游客增多了。每到周末,一天可以卖出近千朵海芋花,收入近万元呢!”白太太笑着说。

创意农业之路

海芋花田带来的商机,不止于此。采摘海芋,没有一两个小时是不会罢休的,于是游客便会留下来用餐,甚至住宿。这样一来,竹子湖的饭店、水果店、民宿等相关产业,也相继发展起来。

不过,去年台湾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寒潮,不少竹子湖的海芋苗被冻坏了,导致今年海芋减产了一至两成。按照往年300万支的产量来算,今年竹子湖海芋只产出约250万支。

“以往,约有一半的游客会买花,平均每位游客会买走5朵海芋花。如今,10个游客中,只有1人会买花。”竹子湖海芋产销班班长白俊颇有些惆怅地说。

海芋花减产,该如何应对?海芋采摘项目实施多年,是否让游客的新鲜感下降?面对这些问题,当地农会又开始思考新课题了。

今年,竹子湖举办了以“伊索寓(芋)言”为主题的海芋地景设计活动,邀请花艺师、当地农民以《伊索寓言》故事为主题,用海芋等花材编制相关场景,供游客观赏。他们尝试着,能否通过进一步挖掘海芋的附加值,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记者来到苗榜海芋园,相较不收费的海芋园,这里多了一些卡通场景供游人拍照。入园首先要交150元的门票费,而拿着这张门票,在园内消费可抵用100元。因为景观新奇,人气颇旺,入园以及在园内用餐,都需要排队等候。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一直以来竹子湖的休闲农业依托海芋花,带动了种植业、住宿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正努力加入文创元素,朝着创意农业的方向迈进。

采访手记>>>

变是唯一的不变

老一辈台湾人认为,白色的花一般用在葬礼上,所以最初海芋花并不受欢迎。然而,如今海芋花是纯洁、幸福、纯净的象征,备受台湾年轻人喜爱。这说明,只要转变观念,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都说农业难做,因为要靠天吃饭。但是,只要转变观念,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以阳明山竹子湖的农户为例,他们从一开始的单一种植、卖花赚钱,到后来开放游客下田采摘,发展住宿、餐饮业,每一步的转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当然,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但总有变通的办法。就如开放游客采摘后,通过讲解采摘技巧、带着游客下田等方式,来减少对海芋花的破坏,不仅降低了损失,也带来了更多的客流。

变是唯一的不变。去年的大寒潮,影响了海芋花的产量。买花的游客变少了,怎么办?办活动、搞创意、卖门票,阳明山竹子湖的农户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改变、勇于创新,就有机会赢得生机、攻克难关,走得更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