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全台总生源骤减5万多 2016年起,台湾高校真的超难过

2016-03-21 08:35:12 吴生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今年2月,台南艺术大学学生上街抗议母校与成功大学合并

东南网3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文 资料图)

3月,位于台南市的成功大学与台南艺术大学合并,引发学生上街抗议。

2月,台湾政治大学与台湾科技大学这两所著名的公立高校拟合并的消息,也带给台湾社会强大震撼。

而昨天,台大、台师大、台科大等名校将联合到东南亚招生的消息传出,台湾高校招生难问题再受关注。

台湾“少子化冲击高教”喊了这么多年,看来“2016高教大限”真的来临:一下子少了5.3万生源,不少私立学校已经关闭退场或转型,公立大学合并也开启大幕……

“18年前预料到的冲击,今年成现实”

“18年前台湾新生儿骤减,当时大家就预料到会对未来高校招生造成严重冲击,今年算是冲击成为现实第一年,今后台湾高校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说,1998年的新生儿,今年8月份刚好进入大学。也就是说,今年高校生源骤减,其实在18年前就已经种下“因”。

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

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资料显示,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

一减一增,当年的政策终于酿成台湾高校今天的灾难。台湾官方预估,台湾高校今年生源减少约5.3万。这正好与18年前新生儿骤减的数据相吻合。

“该关闭的关闭,要合并的合并”

目前全台高校新生招生规模约25万人,5.3万的生源缺口是什么概念?

有人说,这意味着二三十所小型大学“空校”。

台湾“教育部”曾公布去年秋季新生入学情况,全台高校3000个科系中,有3所学校、4个科系零入学,67个科系新生注册率低于招生名额三成。台湾当局早已划下红线,公立学校新生注册率不足八成即依比例缩减预算。台湾“教育部长”吴思华多次强调,到2021年前,台湾的高校一定要砍掉1/3,如果不减少到100所,“将会是高等教育大灾难”,因为那时生源会再少7万人。

有人甚至表示,2018年是台湾高校招生第二波关卡,台预估到2028年度,大学新生数将只剩15.7万人。

怎么办?台湾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李天任表示,如果实在生存不下去,该关闭的只能关闭,该合并的只好合并。“事实上,台湾今年已经有3所私立大学彻底地关闭退场了,还有不少大学被迫转型,公立大学也开始合并。”

陈振贵以实践大学为例说,“我们学校在台湾私立高校中还算好的,但预估今年生源同样也要下降,台北校区预估下降3%左右,而高雄校区可能下降10%。”

公立高校中,合并的大潮已经开启。今年1月,以医科为主的阳明大学宣布将与新竹交通大学合并;2月,台湾政治大学与台湾科技大学表示将合并。而已完成并校的包括:嘉义技术学院和师范学院合并为嘉义大学、东华大学和花莲教育大学合并为东华大学、台中技术学院和台中护专合并为台中科技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体育学院合并为台北市立大学。

“希望有更多的陆生赴台就读”

至于台大、台师大等赴东南亚联合招生,李天任表示,像台大这样的知名大学,他们向海外招生,只是其“国际化”步骤的其中一环,也能够替台商培养人才,与生源短缺没太大关系,“名校还不至于到招不到学生的地步。”

但李天任也表示,面对少子化问题,在台湾,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高校,加大海外招生力度将是不可避免的方向。

陈振贵认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他说,台湾实践大学这些年也加大了境外招生的力度,“在我们学校,陆生和其他境外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6%”。

“据我了解,目前在台湾有正式学籍的陆生有数千名,还有3万多名的交流生,陆生赴台就读对台湾高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陈振贵说,期盼民进党执政后能保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继续坚持两岸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希望能有更多的陆生赴台就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