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海人物 > 正文

台商吴清菊的三个“符号”

2016-03-17 09:57: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吴清菊在展示双手同书的书法技艺。(资料图片)

东南网3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梦婕)

她是首位在台湾土生土长、又连任两届福建特邀政协委员的女台商,也是厦大正式录取的第一位台籍研究生,更是一位书画才女。30多年来,她奔走于两岸,致力于两岸文化事业的交流,并在海峡对岸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特邀委员

身为福建省政协特邀委员,这几日吴清菊格外关注全国两会的新闻。虽然人在美国加州探亲,吴清菊还是习惯用手机上网,不时看看国内的两会报道。

2008年,吴清菊在省台联、省妇联等单位的联合推荐下,成为福建省政协特邀委员。那时,她来大陆已经20年了,但这个身份还是让她有点儿“诚惶诚恐”。她说:“政协委员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担负着参政议政的重责,每次参会都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早在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时,吴清菊就跟着旅游团到大陆,每年都会去一两个省份。读书时代,书本里描述的祖国美好山河,让她对大陆充满了向往。为了能对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1992年她报考厦门大学经济系,并在香港参加统一入学考试,成为厦大正式录取的第一个台籍研究生。

机缘巧合,吴清菊偶然认识了还在厦大读大四的福州小伙小林。现在,他们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这些都让吴清菊特别满足。她告诉记者,早年她和先生的结合,家里还有一定压力,因为那时两岸的经济差距还比较大,家人担心她在大陆受苦。如今,大陆经济腾飞,利用所学金融知识,吴清菊在证券、房市等方面斩获颇丰,一家人的日子蒸蒸日上,台湾的亲友看了都羡慕不已。

爱心妈妈

结婚生子后,吴清菊把工作、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大陆。福州台商协会有个由女性台胞组成的牵手之家,吴清菊担任了多届“副家长”。吴清菊担任“副家长”后,主张“既然生活在福州,就应该主动融入这片土地”。2005年,在她的牵线搭桥下,牵手之家与市妇联共同在福清种下了500棵相思树,并开启了每年一届的两岸妇女气排球比赛。

几年前,吴清菊到永泰清凉小学慰问,认识了一个叫张小英的孩子。小英家里只有父亲和奶奶,父亲终身残疾,靠编斗笠为生,70多岁的奶奶每天还要挑粪、割草、种田,家庭的贫困让小英濒临失学。吴清菊触动很大,当场就为小英垫付了学费。从此,她对贫苦儿童的关注就没有断过,陆续资助了近百名儿童的学业。逢年过节,她会走很远的山路,去看受她资助的孩子;孩子们也会寄来礼物,有的是成绩单,有的是几句问候的话,并称她为“爱心妈妈”。孩子的每一封信,吴清菊都像宝一样留着。她说:“也许这几百块钱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顿饭,一件衣服,可是对这些孩子来说,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台湾学子选择赴大陆求学,吴清菊对他们也是格外照顾。周末或是节假日,她常邀请台湾学生到家里吃饭。在福建中医学院求学的台生特别多,有一次吴清菊给这些台生讲起资助贫困孩子的经历,这群学生深受触动,主动提出要尽一份力、做一点事。于是,一支由台生组成的义诊队成立了,吴清菊不懂医,就出钱出力,组织台生们四处义诊,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福州的每一个县。

书画才女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用这句话形容吴清菊再贴切不过。早在台湾时,吴清菊就已是位知名人士,她独创了台湾古典电绣,作品享誉宝岛。吴清菊还是一位书画才女,自幼爱好书画艺术,长期从事国画、书法、油画等的研究和创作,造诣精深,其作品在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展出百余次。

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含情怒放的菊花,在她笔下都是栩栩如生。2010年9月,吴清菊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了“金秋菊香牡丹红”个人画展,近百幅作品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驻足观看。

“文化是一座桥梁,可以让两岸民众的心越走越近。”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2010年吴清菊在台湾成立了台湾中华新世代艺术文化交流协会,集结了近200位台湾书画界人士,多次赴北京、厦门等地交流考察。去年,她还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国际群英艺文协会,希望以书画为媒,让远在海峡对岸和海外的中华儿女了解大陆的变化与发展。“无论离家多远,中华儿女的根毕竟还是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啊!”吴清菊说。

如今,吴清菊依旧奔忙于两岸间,致力于两岸文化事业的交流,并选择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古代文学专业,以此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素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