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还是和?关键看台湾新当局的抉择
2016-03-10 09:40: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日前大陆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署名,发表“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能回避”,文中提及,认同“九二共识”必须同时接受当年的历史事实及“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绝对不能只认历史事实,而不认核心意涵,更不能只谈两岸沟通协商,而无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 台湾《经济日报》10日发表社论说,《人民日报》此说,无异传达了北京不接受,蔡英文仅仅只是表达“理解和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或是“积极沟通,不挑衅,也不会有意外”等模糊说法。大陆要的是,台湾新当局清楚表态“九二共识”与“两岸同属一中”──尽管这些敏感字眼,让台湾新当局很难宣之于口。 面对如此凶险困境,台湾新当局如何兼顾内部选民期待,又能做出让大陆接受的两岸关系表述,显得格外重要。试想,一旦两岸关系在520之后,走向斗争,首当其冲者,莫过于此刻仍受全球景气拖累的台湾经济,以及这些年台湾人好不容易闯出的国际空间。这些都不是一时半刻,靠着新当局以五大创新产业打造内需市场,或是启动新南向政策,就可以补得回来的。 要化解迫在眉睫的危机,台湾新当局或许可朝两个方向思索。一是借用马当局在过去8年打下的两岸基础与有效管道,以蓝绿和解之姿,共同对话大陆。二是避免在岛内点燃不利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引信,如推行“两国论”版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及废除“国父”孙中山遗像等。 这两个方向,对台湾新当局来说,都不易做到,但是如果在520之后与大陆正面对撞,导致两岸关系失衡,台湾新挡开将很难兑现选前开给人民的所有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分配承诺。那么,此刻的蓝绿和解,虽非新当局心悦诚服的上策,但至少可以躲开内外处处烽火,成为一道能以时间换取实践执政理念空间的中策。 长久以来,台湾人民就是在这股浓得化不开的蓝绿恩怨情仇下,导致“国际化”、自由化徒劳无功,牵涉产业转型的多项法制松绑与吸引国际人才政策,难以迈开大步。难道台湾人民还能继续接受,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导致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一个个都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变成人们口中又妒又羡的“强国”? 文章最后说,蔡英文不妨想想,所谓把台湾人团结起来,变成一个“台湾队”,必须是想办法在人民之间求取最大集合,而不是只团结屋檐下的一半人,选择性地要绿,不要蓝。顺着蓝绿和解、拆除危险政治引信的方向走,标榜最会沟通的台湾新当局,也应积极促成“双英会”,并明确表态,短期内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服贸协议与正待收尾的货贸协议。唯有先安内再攘外,逐步寻求北京的理解与认同,才能有效化解两岸危机,进而促进经济成长,完成改革承诺。 |
相关阅读:
- [ 03-10]发挥福建特色优势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 [ 03-10]代表委员:发挥福建特色优势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 [ 03-10]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发挥福建特色优势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福建应"建"字开路
- [ 03-10]马英九展望两岸关系未来 对新执政当局提四大期许
- [ 03-10]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发挥福建特色优势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