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同骑千年竹马 共唱唐宋遗音

2016-02-26 09:02: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真诚互动

尽管漳州竹马戏与台湾布马阵一脉相承,但二者的真正互动,却是从2000年开始的。

当时,漳浦芗剧团的6名演员赴台参加“两岸小戏大展”活动。在为期9天、连续8场的演出中,漳州竹马戏艺人为台湾观众演出了《唐二别妻》《跑四美》等竹马戏传统剧目。

“台湾观众非常认可我们的演出,我们不是压轴就是开场。”漳浦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林艳环参加了那次演出,她回忆说,“第一站在台湾大学演出,学校专门停课一个小时,方便师生前来观看竹马戏表演。”演出结束之后,不少台湾民众成为林艳环的戏迷。在交流中,戏迷们告诉林艳环,台湾流行的布马阵与竹马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代表团巡演到彰化县时,林艳环终于见识到了客家布马阵表演。她发现,布马阵中,骑马者身穿大红袍,牵马的马夫由丑角扮演,伴奏乐器有锣、鼓、钯和唢呐等,这都与竹马戏有相似之处。

此后,两岸艺人展开了交流。2004年,漳浦竹马戏艺人再次赴台,参加台北戏曲汇演。2010年,包括台湾东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岛内媒体前往漳浦,专题拍摄漳浦竹马戏。2012年,漳浦芗剧团与台湾陈美云歌仔戏团结为“姐妹团”,双方携手传承和发扬竹马戏文化。

2014年,漳浦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们,受邀赴台参加歌仔戏艺术节的闭幕演出。这一次,他们别出心裁地将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竹马戏与漳浦剪纸结合在一起,给台湾戏迷带去了一场视觉盛宴。

“以往,漳浦剪纸大多创作京剧脸谱, 我们尝试着将竹马戏的人物形象融入剪纸创作,进一步提升了竹马戏的舞台表现力。”张晓荣表示,此次赴台,漳州艺人为台湾观众带去了200幅竹马戏剪纸伴手礼,受到热烈欢迎。

携手传承

这几日,张晓荣计划前往广东省海陆丰一带,向当地竹马戏老艺人取经。当地的竹马戏,正源自漳浦。

事实上,这两年,张晓荣团队寻找老艺人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他们几乎找遍了漳浦沿海一带。可惜的是,老艺人们要么已经过世,要么年事已高,无法正常沟通。寻找老艺人,源自张晓荣心中的传承困惑。

“我们演着演着发现,我们的竹马戏变味了,越来越像芗剧了。”张晓荣说,虽然最近几年,以漳浦芗剧团为依托,竹马戏的传承现状令人欣慰。但因为历史的原因,竹马戏的许多传统元素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

漳州竹马戏的辉煌仅仅延续到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漳浦全县共有18个竹马戏子弟班。但随着台湾歌仔戏回传漳州,并流变为红遍九龙江流域的芗剧,竹马戏逐渐风光不再。由于竹马戏艺人大多不识字,其世代传承仅靠依样画葫芦,竹马戏的艺术精髓逐渐丢失。

竹马戏真正重获生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1988年,年逾古稀的竹马戏老艺人林金泉,开办竹马戏培训班,漳浦县芗剧团的演员们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林艳环与张晓荣开始学习竹马戏。“当时,我们就根据老人的口述和示范,把道白、唱腔、旋律等一一记录下来。”林艳环说,近年来,竹马戏也逐渐走入了校园。目前,漳浦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已经在各个乡镇的中小学设立了7个竹马戏传习所。

即使如此,传承人的心中依然存在遗憾。“虽然师承林金泉老艺人,但是许多精华元素我们并没有学习到。”张晓荣说,台湾布马阵与漳州竹马戏同根同源,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散落在民间的两岸老艺人,重拾因为年代变迁而丢失的传统元素,恢复竹马戏表演的原汁原味。

文化名片

竹马戏是流行于闽南的一种民间小戏。表演者身缚竹编纸糊贴有吉祥剪纸图案的竹马进行表演。后来,有的地方改用竹竿或竹枝代替竹马。

竹马戏发源于漳浦县,在南靖县、华安县等地也有所流行。随着闽人渡海迁台,竹马戏也在明清时期由漳州传入台湾,并演变为布马阵。2005年,漳浦竹马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漳浦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竹马戏艺术之乡”。

专家点评

林艳环(漳浦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

竹马戏是漳州古老的地方戏曲。竹马戏源于唐宋竹马灯舞蹈,它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养分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明清年间,随着漳台交流日益密切,竹马戏传入台湾,成为岛内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如今,古老的竹马戏再度引起海峡两岸艺术家与史学家的关注,成为两岸互动的重要文化纽带。传承竹马戏,不仅有助于对中华传统戏曲演变路径的追根溯源,也能够有效推动闽台艺术文化与情感的交流。我们相信,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在戏曲百花园中重放异彩。

智库团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