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谁掌长荣”进入关键剧集 遗嘱公开激化两房矛盾

2016-02-23 10:23:59 陈明宇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与台塑一样,在台湾经济的发展中,长荣集团的成功故事也和台湾人如影随形。只是谁能料到随着长荣创办人张荣发辞世,集团和台塑一样都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接班风暴”。

22日上午,长荣新任总裁张国炜进入集团总部,只是在大房长子张国华释出废除总管理处、总裁的消息后,他已沦为“两日总裁”,甚至连长荣航空董事长的宝座也难保。3月,长荣航空董事会上,大房将策动董事成员提案更换他。长荣接班风暴之所以愈演愈烈,与张国炜自行公布遗嘱有关。今年1月张荣发去世后,留下资产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的集团的接班问题。2月18日,内部员工收到公告,宣布依照张荣发生前所立遗嘱,“原长荣集团副总裁兼长荣航空公司董事长张国炜,升任长荣集团总裁兼长荣航空公司董事长,管理全集团国内外各公司一切事务”。公告同时附上张荣发亲笔手写遗嘱的复印件,载明过世后所有存款、股票、不动产等“全部由四子张国炜单独继承”。

公告发出后,大房长子张国华透过长荣集团发表声明,称对张国炜“个人径自片面宣布升任”“将私密遗嘱内容公诸于世”的举动感到“遗憾”。声明表示,虽然遗嘱指定张国炜继任总裁,但其他继承人仍在协商,希望等相关程序完成后再公布,因此对于张国炜的行为感到意外。19日,大房宣布裁撤管理总部,22日生效。也就是说,扣除假日,张国炜只当了两天总裁。目前决策中心转移至以长子张国华为首的“新五人小组”,包括前副总裁、张荣发的女婿郑深池等。台湾《中国时报》22日称,长荣集团管理总部曾直属总裁室,是最高权力核心。

长荣集团以海运起家,跨足航空、航天、旅馆以及物流等多项产业,目前长荣海运是世界第四大货柜船运企业。遗嘱中指名接班的张国炜现年46岁,是张荣发与二房妻子的独子。他拥有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对飞行有浓厚兴趣,1996年进入长荣航空从基层做起,得到父亲的赞许,但因坚持与空姐叶淑汶结婚而和父亲闹翻离开集团,赴美国学开飞机;3年后与父亲关系破冰,重返集团,2013年接任长荣航空董事长,并成为台湾第一个“会开飞机也会修飞机”的航空公司董事长。而张荣发与大房张林金枝则育有三子一女,分别是长女张淑华、长子张国华、次子张国明和三子张国政。BBC中文网介绍称,现年61岁的张国华担任长荣海运和长荣国际董事,大房三个儿子都是长荣集团的大股东,总计持股数超过张国炜,实际拥有主导权。名嘴蔡玉真在脸谱上称,裁撤总部后,所有人事归建原单位,海运归海运、国际归国际、航空归航空,“长荣已经没有总部给这位遗嘱上的总裁(指张国炜)上班”。

张国炜也不甘示弱。《中国时报》22日透露,他准备三管齐下,首先寻求独立董事的支持;二是寻求持股达26.38%的外资支持,加上张国炜手中有11.45%,有实力与大房一搏;最后一招则是拿出银弹加码长荣航空持股,将以个人或结交盟友方式参与长荣航空40亿元新台币的增资。张国炜的友人说,长荣航空是张国炜“唯一的战场”,除他对航空情有独钟外,经营绩效有目共睹,就算当不了总裁,也要守住长荣航空这块版图,战到最后一刻的决心相当坚决。

长荣集团的一幕让岛内民众不禁联想起“经营之神”王永庆去世后台塑集团旷日持久的接班风暴,三房之间围绕千亿遗产展开激烈争夺。

创投合伙人丁学文22日撰文称,台湾要有让人尊敬的百年企业,需要凭借拥有大智慧的创二代英雄出现,不管企业本身多么优秀,没有接班制度的提早准备,再优秀的创二代也会损耗于内斗纷争,台塑、长荣的接班问题绝非个案。他说,能赚钱的是生意,能传承的才是事业,“长荣接班之争给台湾家族企业最大的启示是,培养下一代不能培养成依附的一代,不能培养成除了财富就不能生存的一代,不能把传承看成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恩惠。任何因为没有事先规划准备而陷于接班内斗的企业,都如同把企业能否永续生存的博弈置于洪水之前而不自知”。

《中国时报》称,张荣发遗嘱曝光,让接班争议白热化,平心而论,张国炜的确带领长荣航空交出亮丽成绩单,张荣发思考的绝非个人利益,而是由谁领军可以让长荣更好,“指定张国炜接班,确实是他的最佳选择”。文章奉劝张家人,“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位台湾大企业董事长建议,长荣要平息这场风波,最好是张国炜“低声下气”一点,与兄长好好协商,否则双方僵持下去,股权劣势的张国炜可能连长荣航空的董事长一职都保不住。“中央社”担心,外资持股26.38%具有相当影响力,“长荣航空的经营权,恐看外资脸色”。

“中央社”还称,张荣发病逝后,媒体纷纷报道他2012年曾表示,身后名下财产将全捐公益,如今却演变成子女争产风暴。网友质疑,说好的财产捐做公益呢?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明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