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
台湾保留着浓厚的中华文化
都说
想要了解近现代中国
就应该去台湾
也许
台湾没有像传说中那么民风淳朴
但是那些不经意间的保留下来的习惯
造就了台湾的传统年味

平安符
过新年,台湾人多会去寺院、庙里祈福求平安,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求平安符。带着福愿的平安牌被人们带回家,送给孩子、长辈,希望保佑家人幸福平安。平安符一般佩戴在脖子上,也可以放在衣服或包包里,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新的平安符会替代旧的,来年好运继续相随。

一个小小的平安符,寄托着家人的祝福,无论是在外工作,或者去海外求学,只要看到平安符,就想起牵挂自己的家人,也会牵起一丝乡情。
农民历
农民历其实就是大陆讲的黄历,因为农民伯伯种菜耕地,都是根据黄历上的指示进行,所以在台湾有着农民历这样的称呼。虽然大陆也用农民历,但从占比上来说台湾使用农民历的人数会比较多一些。

在台湾的每个寺院、庙宇几乎都有农民历提供,可以让民众们免费领取。和大陆一页页翻看的台历或挂历不一样,台湾的农民历被做成书,内容详尽,方便随时取阅。而一般的婚丧嫁娶、买房、生娃、开公司,甚至是出门旅游等等大小事都会参阅农民历的建议。
拜土地公
2016年春节期间,我随朋友去了一趟台北松山路上的慈祐宫,特别避开节前的人挤人,没想到大年初七依旧是摩肩擦踵,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由此可以看出慈祐宫的香火之鼎盛。

慈祐宫是道教宫观,创建于清代乾隆时期,历时四年完工,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民国年间再加整修,使得庙宇更新,外貌壮丽。此后扩建维修不断,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后殿为六层,雄伟巍峨。慈祐宫也被称为松山妈祖庙,主要祭祀妈祖,传说妈祖得道成仙之后,就时常在海上救助遇难的船只,是台湾人的信仰中,一位很普遍的神明。

在台北城,坐落着大大小小数十间庙宇,人们根据住所及工作区域,选择当地的神庙进行参拜,善男信女来此为自己新一年的事业、情感祈福,也为家人和亲友求平安,虔诚之心溢于言表。

从“松山站”捷运站一出来,就被盛大的节日气氛包围,五彩的灯笼挂满头顶,霓虹灯缠绕出的字体和装饰,让人能够想象出夜幕降临的时候该有多缤纷。随着脚步的前行,慈祐宫逐渐显现眼前,建筑气势庞大,正殿门匾上书“慈祐宫”三个大字,庄严肃穆。屋檐、壁脚有着众多的石雕和木雕,色彩缤纷、刻画入微,无论是花卉、动物或人物,都栩栩如生。

慈祐宫境内香烟缭绕、屡屡不绝,随朋友一起拿了一把香,送到燃点处,“还有一支香没有点燃”一旁的好心人提醒道,这时,我才在拥挤的人潮中抬起头来关注到身边的人。也许是因为在寺庙里、也许每位来者都怀抱着一颗虔诚的心,看上去大家都那么慈眉善目,言语间都那么和善可亲,让我再一次感叹于台湾人的谦逊礼让。

接下来从一楼开始,祭拜、许愿、插香,然后是二楼、三楼…直至顶楼,本来以供奉妈祖为主的慈祐宫,为了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信仰需求,逐渐引进了月老、财神、注生娘娘等神灵被供奉在不同的楼层,还蛮有趣的。来参拜的游人可以看过一旁的介绍后,相对应的许下自己的心愿。如果觉得光是烧香参拜还不够表真心,可以花钱点光明灯,这样愿望会更容易实现哦。

“每次来庙里拜完就觉得好轻松”,走出慈祐宫时,朋友如是说。或许我没办法感同身受,但我相信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好像去天主教堂、听圣歌都会让人很释放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已经日薄西山,但慈祐宫人流丝毫不减,一旁的饶河夜市上又许多好吃好玩的,其中也不乏算命、求神问卜的摊位很有特色,是体验台湾人文的绝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