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曾武宾(右)和员工正在查看茶叶长势。
东南网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郭碧燕 文/图)南靖是国家级生态县,发展生态农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南靖加大对台农业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扎根南靖的台农们,用自然农耕实践,提供了一种生态农业的样本。它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生态反哺的重要性,也产生了真切实在的绿色效益。
宁愿少种些茶树
从南靖县船场镇驱车往山上的坑头村行驶,经过40多分钟山路,抵达海拔1000米的山顶,这里便是台农曾武宾的德利生态农场。记者走进农场,只见一路红土与片片新绿相映成趣,不时有鸟儿、野鸡在茶树间飞旋,动静相宜,生机勃勃。
“好茶是大自然的馈赠。茶气的收放与我们的呼吸休戚相关。只有保护好环境,对生态进行反哺,才会有好茶喝,大自然的馈赠才会绵绵不绝。”几十年的种茶经验,曾武宾总结出了一套农业生态经。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曾武宾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如今,这片600亩的茶园年产成品茶5000多公斤,其中蜜香红茶一公斤售价达1200元至2000元,仍然供不应求。而且由于茶园常年郁郁葱葱,每到花季和采茶季,这里又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
去年,曾武宾在茶园套种了2000多棵日本樱花、针柏等树种,如今一排排树把茶园分隔开来,形成不同茶叶的天然分界线。“别人承包茶园都是满山茶树,尽可能多种多产,我是宁可减少茶树种植面积,也要保留五分之二的天然灌木。”曾武宾说,这样种茶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持水土平衡,改善土壤环境,而湿度高、雾气大的环境,更有利于茶树吸收充沛的养分。
茶园四周松柏挺拔,草木茂盛,置身茶园就是进入一个天然氧吧。坑头村党支部书记简强升告诉记者,以前的光景可不是这样。当时周边的树木长得参差不齐,村民乱砍乱伐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山坡像被剃了头,光秃秃一片,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严重。“乱砍乱伐,破坏了生态,最后也苦了村民。”简强升说。
曾武宾看在眼里痛在心头。2000年,曾武宾与坑头村签订承包合同,按照“一片森林+一片茶园”的方法进行布局,合同期内由他看护山林,同时大量补植树木,开展山林生态复育。如今,这片山林恢复了昔日茂盛的景象。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同样,茶园的生长也需要有度,就像海洋需要休渔一样,山体也需要‘休息’和照顾,才能让生长于此的茶树更好地散发茶香。”曾武宾说,森林与茶园在空间上合理搭配,一方面能够利用林木的遮阴作用,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提升茶叶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保障茶树的健康生长。“善待山林,善待每一株茶树,二者同呼吸共生长,这样村民可以享有好生态,茶叶也会有好品质”。
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
开春以来,在云水谣景区的玫瑰花田里,总能看到台农何世展忙碌的身影。他一手拎着小桶,一手熟练地翻地。
“有没有收成看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农场的玫瑰、香米质量上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使用了有机肥料来养地。”何世展对记者说,与其他地方板结的土壤不一样,他田里的土壤十分松软,而这正是他多年来进行土壤改良的结果。
“老何种地很讲究。”认识何世展的村民都这么说。原来,何世展2010年扎根南靖梅林镇后,把台湾有机农业的一整套做法也复制过来,从休耕、养地,到施有机肥、生态种植等。“天公疼憨农”,很快何世展的有机种植做法就有了回报:他栽种的玫瑰,每斤花瓣市场价可达上千元;他种出的生态香米受到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
“这片农田原先土壤板结的情况很严重。”老何说,由于当地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当化肥中的磷进入土壤后,就形成了板结层,这样农作物无法吸收养分,自然长不好。“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老何决定先休耕,让贫瘠的土地好好“休息”一两年。后来的时间里,除了在地里施用农家肥,大量撒竹屑,养殖蚯蚓进行翻田外,何世展还从台湾引进有机肥料,通过堆肥的方式发酵成熟,改良土壤,提升土地肥力。“把有机肥撒到田里,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让土壤更透气,保湿保水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对农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种出来的玫瑰、茶叶,那才叫好呢!”何世展说。
土地健康了,有了肥力,正是耕种的好时机。“我现在用玫瑰套种茶树,产出来的茶叶都带着玫瑰花香,而玫瑰花有了茶香的浸润,也开得更加娇艳。”何世展介绍,玫瑰花除了可供观赏,还蕴藏着很多商机,比如开发玫瑰花茶、玫瑰花酱、玫瑰蜜等。为了保证产品的天然,玫瑰花田不使用任何农药。花茶则坚持阳光自然晾晒,不使用烘焙机,以此保证茶叶的天然香醇口感。
“农作物是大地的礼物,要懂得敬畏土地,反哺生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一个农人的操守。”新的一年,何世展计划建一个养生村,提供人们休闲养身,“吃的是生态米,喝的是生态茶,闻的是天然花香,让住在这里的人都能健康长寿”。
记者手记>>>
把生态保护前置
本报记者 刘深魁
采访曾武宾、何世展时,他们不约而同都向记者提出一个理念,那就是农产品是大自然的馈赠,唯有敬畏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大自然的馈赠才会源源不断。这种淳朴的理念,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生态观的体现,它强调了生态建设与农业耕作的相辅相成,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曾武宾和何世展搞了几十年农业,深谙养地、防虫、栽种之术。然而在二人身上,令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以及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之道。
实践证明,无论是种茶人曾武宾的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还是养花人何世展的休耕养地、有机种植,都做到了善待土地、把生态保护前置。这种“生态反哺农业”的方式,既节约了人力,迎合了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更顺应了绿色环保的趋势,利润得到提升,给以绿色谋发展、向生态要效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