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保护地友好体系和中国日报网共同主办的“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保护”论坛活动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社团法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的谢璧如现场展示了随身携带的绿书包,里面包括环保袋、不锈钢的筷子甚至吸管等,尽量避免一切一次性用品。 解焱博士是自然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知名学者,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年。她表示,之所以会选择自0然保护这一领域,是受了英国科学家珍古道尔的《我和黑猩猩》一书影响。研究生毕业后,解焱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她全面了解中国的濒危动物和外来入侵物种,了解到生态在不断退化。 在接触自然保护的过程中,她认为,社会在进步,且环保仍有希望。“这个希望在于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生态对我们每个人有多重要。” 社团法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的谢璧如在中国台湾从事环境教育工作。她提到,一次性用品其实是造成自然保护区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她提议人们带着绿背包去旅游,里面装好旅游必需用品,尽量避免在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和自然造成破坏。 谢璧如还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她的绿背包,里面有环保杯、环保袋、环保筷子以及不锈钢吸管等。“其实我们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让群众们接近生活环保,理解之后进而去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自然的环境,”她说。 就“普通人怎样参与到自然保护”,香港旅行家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认为,旅游和科普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及国际交流。以香港地质公园为例,一方面通过地质旅游和生态旅游等课程与大众分享有利于环境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旅游从业者应注意旅游设计,及时向大众提供解说。 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的扎西才仁会后表示,听了嘉宾的自然环保经验分享特别有感触:“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更完善的教育与技术手段,让环境保护更科学。人与自然是互通的,我们需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生态规律,倡导自然和谐。” 保护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阻止破坏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并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完) |
相关阅读:
- [ 12-14]台湾写真:垃圾焚化厂里的环保婚礼
- [ 11-12]台湾名品展在京登场 焦乐活、环保等主题
- [ 09-04]台湾神明拼环保:借花献佛 禁香禁供(组图)
- [ 09-01]台湾客商甘肃平凉觅商机 中意绿色环保项目
- [ 07-29]专家:两岸携手把环保产业打造成绿色循环产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