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赴台访问,公开喊话希望台湾当局给陆资松绑。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邓振中也回应称希望在任期内开放陆资赴台参股IC设计产业(集成电路或半导体设计产业),但也提出“技术不会被不当移转、陆资不能窃取商业机密、不会发生不当挖角、避免造成厂商外移”等4大配套措施。这显示马英九当局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意愿虽仍较强,但面对岛内的压力,仍无法大开大阖地开放陆资入岛。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重要节点上,两岸产业竞争性也日益增强。台湾当局唯有加快对陆资开放进程,促成两岸产业更深度融合,才能避免半导体重蹈面板业的覆辙。 歧视性政策导致陆资赴台难 自2009年6月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以来,赴台投资陆资从无到有,逐渐增多,但总体看陆资赴台投资规模仍十分有限,与台湾对大陆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去甚远。据台湾“投审会”统计,截至2015年7月,赴台陆资累计约697件,金额仅约12.72亿美元。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当局对陆资始终采取歧视性的政策。 首先,陆资所获待遇远不如侨外投资。与对侨外投资以负面表列开放方式所不同的是,台湾当局对陆企开放采取“正面表列方式”。台湾当局对陆资开放秉持所谓“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先紧后松、循序渐进、先有成果、再行扩大”及“优势互补,完整配套”等原则,期望达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政策目标。 在具体开放措施上,台湾当局对陆资采取所谓“正面表列”的方式,截至2015年底已先后开放3波陆资入岛(制造业204项,服务业161项,公共建设业43项),总开放比例约67%。 从台湾当局开放领域看,对陆企开放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开放比例达97%),服务业(开放比例约51%)和公共建设业(开放比例约51%)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事实上,目前台湾已经是服务业占主体的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利润空间有限,竞争也较为充分,因而导致对陆资的吸引力不足。与陆资不同的是,台湾当局对侨外资本采取“负面表列”方式,禁止或限制开放项目数不超过40项,开放比例超过96%。 其次,台湾当局对陆资在一些核心产业和企业管理权控制等方面设置障碍,使得不少陆企投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同时,台湾当局在“开大门”的同时,许多配套政策并未同步跟进,导致“大门开,但小门、玻璃门、弹簧门存在”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台湾当局的一些开放措施的“象征性”远大于“实质性”。 此外,台湾当局还通过各种方式对陆企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使一些企业备受困扰。 限制措施加剧产业发展困境 从表面上看,台湾当局对部分所谓核心产业及经营控制权等方面的限制维持住了台湾的产业优势,但台湾当局这种“自捆手脚”的做法,不仅严重影响两岸产业的深度合作,还造成台湾产业无法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剧台湾的产业发展困境。 首先,台湾当局的限制并不能影响大陆产业升级。台湾当局限制陆资的一个重要借口在于保持台湾产业相较于大陆的优势地位,如过去台湾当局开放面板业赴大陆总要遵循所谓“N-1”原则,但实际上大陆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广泛展开产业合作。韩国等台湾的主要竞争对手积极推动与大陆合作,导致大陆仍能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并提升韩国产品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台湾企业在大陆经营发展。 其次,两岸产业竞争性日益增强,若台湾当局继续在半导体等核心产业上限制陆资,可能进一步削弱台湾半导体目前的优势地位。过去由于台湾对两岸面板业的投资采取限制措施,导致两岸面板业未有效深度合作,造成大陆面板业崛起,对台湾面板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半导体产业是台湾核心产业之一,而目前大陆也正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2014年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拟投资1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发岛内半导体等业者的高度忧虑。岛内恐惧大陆产业激烈竞争,要求两岸加强产业合理分工布局的声音也空前增强。若台湾还未汲取面板业的教训,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当前,台湾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2015年经济增长“保1”难度很高。从产业与经济发展规律看,时与势都不在台湾这边,自我设限、固步自封只会进一步加剧台湾经济发展困境。台湾当局应摒弃对陆资的成见,从台湾经济大局出发,加快开放陆资入岛进程,在IC设计等核心产业开放上有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否则,台湾产业边缘化危机将进一步加深。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敏) |
相关阅读:
- [ 12-04]台方:大部分陆资赴台项目已开放 研议进一步便利
- [ 11-27]台湾IC设计业将向陆资松绑
- [ 11-26]台湾半导体产业拟全面开放陆资
- [ 11-26]台湾半导体产业拟全面开放陆资
- [ 11-25]台当局研拟取消禁令 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
- [ 11-25]台当局研拟取消禁令 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
- [ 11-24]台当局研拟取消陆资赴台投资IC设计产业禁令
- [ 11-11]“稻田种天猫”令台湾心态复杂 业者驳“陆资入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