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正文
分享到:

昆山两岸青创园:让两岸创客感受“家”的温暖

2015-12-02 11:06:34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在何蓉蓉看来,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的服务宗旨就是给创业者们提供家的感觉。青创园聘请了两岸十一位创业导师,通过他们向大陆及台湾青年创业者传递分享先进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分享。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主任何蓉蓉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25日北京讯 (记者 雍紫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批有志的年轻人勇立潮头,其中“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更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年10月,国务院台办集中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地的12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授牌,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并快速搭建了一批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平台。

  近日,中国台湾网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的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做了专访,就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的基本概况和未来规划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主任何蓉蓉表示,青创园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两岸创客克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区位、人文、产业优势 吸引两岸创业者选择昆山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于2015年7月13日正式挂牌,核心区坐落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孵化面积2800多平方米。作为深化两岸产业、科技、人才交流的新平台,致力于为两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创新资源汇聚、人才项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创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务昆山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第一批11个项目经过评审已经陆续入驻,其中60%是台湾青年创业项目,40%是大陆项目。

  “早在1989年就有第一家台资企业入驻昆山”,何蓉蓉指出,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如今昆山已经集聚4800多家台资企业,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江苏的四分之一,具备了较强的台资基础。昆山作为台胞在大陆相对集聚的地方,在5、6年前就有很多二代台商开始创业。在这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环境下,不管是台湾青年还是大陆青年来这里创业都具备了良好基础。

  她说,昆山的区位优势显著。昆山东临上海,西靠苏州,在上海外向型经济的辐射下,对整个昆山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以及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都在产生着影响。

  同时,昆山有突出的人文环境优势,这里有台商创办的学校、医院,是将近十万台胞的集聚地,台湾青年来昆山创业不会感到陌生,能更好的适应这里的环境。同时国际一流大学在昆山周边都有设立校区,在一定程度上能给青年创业者提供学术上的支持。

  “结合昆山区位、人文、产业上的综合优势,配合阳澄湖科技园里具备的一流硬件设施,我们选择在这里设立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何蓉蓉表示,希望昆山今后能成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的第一门户。

  政策扶持 推动两岸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何蓉蓉指出,目前,昆山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支持以台湾青年和团队为主的创意创客创业人才来昆山创业,推动两岸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根据《意见》,昆山市财政定额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青创园核心园前期启动建设资金支出和项目资助,在青创园内设立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机构。被认定为昆山市级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可给予20万元奖励。

  同时《意见》规定,昆山将为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经评审通过后,给予创业者最高15万元的创业补助,用于团队项目的前期研发等。

  两岸创业青年在昆山感受“家”的温暖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不仅扶持刚进入创业阶段、初具规模的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于草根创业者。“如今青创园的架构是分版块进行的,在青创园设立的联合办公室里有64个工位”,何蓉蓉表示,这个空间就是为那些背着背包、带着梦想和热情的草根创业者提供的。并且根据产业发展项目的不同,接下来会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和孵化,成为一个成熟的项目。

  同时,她指出青创园现在也有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经过导师的培训,政府政策的引导,将来在这些创业者中就有可能会出现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家。所以现在的服务对象并不是只追求中高端的,而是分阶层进行的。“我们更愿意看到更多的草根创业者能在我们的培养下成功。”

  在何蓉蓉看来,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的服务宗旨就是给创业者们提供家的感觉。这里有许多台湾的元素、台湾的小吃、台湾的咖啡等等,让台湾青年到这里来感觉并不陌生。同时会给创业者提供一个集聚的环境。2008年昆山在大陆率先成立台湾青年联谊会(简称“台青会”),目前“台青会”有300多名会员,每年台青会会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在两岸吸引了大量的人气。台湾青年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年纪相仿、有共同语言、共同梦想的朋友。而且昆山还集聚了一批老一辈的台商创业家,台湾创业青年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经验。

  加强两岸青年互动与交流 避免“水土不服”

  何蓉蓉表示,之前她在与台湾创业青年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许多台湾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并不全面,没有真正的走进大陆,对大陆经济状况的发展,人文环境的了解比较粗浅,这成为了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出现“水土不服”的首要原因。所以,作为台湾青年首先要走出来,要融入当地,应该多与大陆青年创业团队做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快的融入到大陆的创业环境中来。

  同时,台湾青年来到大陆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在工作中验证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对事业的追求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摸索市场,建立人脉关系,这样创业道路会相对平稳。

  她表示,青创园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台湾青年克服这些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会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来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与互动。在此之前他们组织过两岸青年骑行、中秋联谊晚会等活动,让两岸青年真正成为朋友,在交流中寻找双方的共同交织点,有利于两岸青年建立深厚的友情,同时也能让台湾青年更快的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

  “专业导师团队”助力两岸青年创客

  目前,青创园聘请了两岸十一位创业导师,通过他们向大陆以及台湾青年创业者传递分享先进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天活农业’团队就是一个这样比较典型的例子”,何蓉蓉介绍说,这个品牌的创业者是一名台湾女孩,之前她父母一直从事花卉育苗培育的传统农业项目。留法回来后,她不愿再继续着单一的农业养殖相关产业。“如今经过我们导师的分析并且结合她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现在她主要从事种苗的培育,中草药的培育,今后将往研发的项目上发展。”何蓉蓉表示,现在通过政策的支持以及青创园的培养,这个项目已经入驻青创园,并且准备做成一个省级的研发中心。

  她表示还有一个有代表性的团队就是“专咖啡”团队,十几年前,一名只有20多岁的台湾青年孤身一人在大陆民营企业中工作,结识了很多跟他有一样创业想法的朋友,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最后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在2年前,他与大陆朋友一起创建了“咖啡星乐”的品牌,并且在江阴、无锡都开有分店。“去年他来到昆山创业园,经过我们专业团队的分析,开始帮他做咖啡文化的转型,同时鼓励他将开咖啡的个人心得传授给其他创业者,将咖啡培训与教育培训结合。”何蓉蓉表示,现在在青创园中已经成立了“专咖啡”这样一个品牌,将咖啡做成专业化,精致化。“同时我们鼓励他们在这样的一个转型中,还可以激发更多的产业升级,为两岸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希望昆山成为两岸青年创业的首选地

  何蓉蓉指出,青创园坚持“一园多点”的发展模式,整合提升开发区留创园、花桥游站、启迪众创工社、创业服务中心、台协会微创业基地、民营科技孵化器等载体,打造一批青创园微基地,形成多元化建设运营的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意——创客——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我们希望青创园在今后会发展成为两岸创业者的一个集聚地”,何蓉蓉认为,青创园最重要的是包容,希望通过两岸青年的融合,相互帮助,推进产业经济发展。希望今后在昆山的各个角落建立微基地,在每个微基地中都可以看见两岸青年创业的身影。她相信昆山有能力成为两岸青年创业的首选地,成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的第一门户。同时希望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成功,放飞他们的梦想!(完)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基本介绍: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核心区(简称青创园)坐落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孵化面积2800多平方米。作为深化两岸产业、科技、人才交流的新平台,致力于为两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创新资源汇聚、人才项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创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务昆山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青创园成立以来,已有多个创业项目意向落户青创园,其中昆山理清环保建材项目、天活农业项目、苏州苦瓜网络科技项目等项目为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同齐昌农业网络销售运营总部、天心信达网络微营销、“云制造”电商平台等为大陆青年创业项目。并与复旦Forwork(复客中国)建立合作,由Forwork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搭建入驻企业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同时,青创园聘请了两岸十一位创业导师,通过他们向大陆及台湾青年创业者传递分享先进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分享。

  青创园坚持“一园多点”发展理念,整合提升开发区留创园、花桥游站、启迪众创工社、创业服务中心、台协会微创业基地、民营科技孵化器等载体,打造一批青创园微基地,形成多元化建设运营的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意—创客—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