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台胞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霞峰样本”

2015-12-01 08:48: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满怀回馈桑梓的热诚,凭借社区营造的经验,来自台湾的游岳勋全身心投入祖籍地的农村文化建设中,通过盖图书馆、建文化广场、办草根晚会、宣扬“垃圾不落地”理念等举措,让昔日的“文化荒村”变成了“书香农村”

台胞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霞峰样本”

霞峰村的老人们喜欢到纯良文化阁吹拉弹唱,享受晚年文化生活的幸福。

东南网1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刘深魁 通讯员 郭碧燕 文/图)

免费图书一起读

冬闲时节,位于南靖县奎洋镇霞峰村的纯良文化阁,却依旧热闹非凡。刚走进一楼,就见92岁的游茂兴悠闲地拉着二胡,80岁的庄群煜奏响扬琴,大伙咿咿呀呀地哼唱起歌仔戏,笑纹爬满了每一张面孔;拐进图书阅览室,有几个小朋友正捧着画报,津津有味地翻看着、讨论着……

“纯良文化阁建成14年来,每天来看书借书的学生有上百人,村里的老人也爱来这里读书看报、弹琴唱曲、泡茶聊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霞峰村村委会主任庄来祥掰起手指,向记者一一列出村庄的新变化。他说,过去农闲时村民们只能串串门、唠唠嗑、看电视,有的人则爱上了打牌、打麻将,如今霞峰村越来越有文化味,渐渐形成了“人人爱读书”的好风气,从以前的“文化荒村”变成了如今的“书香农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台胞游岳勋。

今年66岁的游岳勋出生于台湾南投,系游氏开基祖第二十八代孙。1991年,游岳勋回到祖籍地——南靖县奎洋镇霞峰村。出于深深的故土情结,他一边留在家乡投资创业,一边热心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2001年8月,他出资120万元,在霞峰村建起漳州最大的村级图书馆,取名“纯良文化阁”,现藏书5000多册,常年对外免费开放。

文化阁一楼设有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和体育健身室;二楼设有理学讲堂、游酢文化研究室;三楼则是培训室,用于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四楼还设有文体娱乐室,提供乒乓球、羽毛球、弹琴等多种休闲健身服务,已成为集图书阅览、文体娱乐、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去年还被评为南靖县唯一的一级综合文化站。

“今后,我希望引进更多的书籍,丰富文化阁里的图书品种,还要邀请专家学者来这里举办讲座,讲授各种文化知识,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如今,一直扎根霞峰村的游岳勋,一有空就在文化阁内练书法,给孩子们讲讲先祖游酢“立雪程门”的典故,陪他们一起学习、成长。

打造宜居环境从小事做起

出村口不远,有一座天庭宫,天庭宫前,是一块占地30余亩的广场,建有大戏台、篮球架等文体设施,平日里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廖锦昌是天庭宫文管组组长,他告诉记者,在修缮天庭宫、建造广场的过程中,游岳勋不仅捐出8万元,还发动身边的台湾亲友捐资12万元。如今,天庭宫已成为两岸游氏宗亲寻根谒祖、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

走进村委会,记者见到墙上挂着一张大合照。“这是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晚会合影照,这场晚会也是岳勋一手操办的,本地村民与台胞自编自排节目,那晚大家别提有多开心了!”回忆起当时的场面,村民庄国清依旧兴奋不已。晚会上,12名台胞与100多位村民卖力表演,《茶山情歌》《太极舞》等36个两岸乡亲自编自导的节目一一亮相,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顿精彩的文化大餐。

谈及办晚会的初衷,游岳勋表示,这是为了让更多乡亲一起参与乡村文化生活,在自娱自乐中体会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互动。

文化生活丰富了,居住环境自然不能落下。霞峰村有550户人口,共计1926人。游岳勋建议,引进台湾“垃圾不落地”理念,为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每20户建一个垃圾池,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不过,庄来祥算了一笔账:如果30座垃圾池,按单价7000元计算,至少需要21万元,除去上级拨款,仍有不少资金缺口。“村里有需要,我愿意出资!”游岳勋再一次向村民拍胸脯保证。

“有了资金保障,村里已计划建设30座垃圾池,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原则,从垃圾源头抓起,以农户为主体,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经过村两委多次商讨,一场环境保卫战已在霞峰村拉开序幕。

“台湾在乡村社区营造方面起步较早,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村里也是从建广场、办草根晚会、清垃圾、植树造林等小事情做起,这些一样都不能少。我想把这些经验都搬到霞峰村来,让这里变得更漂亮,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站在宽敞的村道上,游岳勋满怀希冀地说道。

   美丽乡村需要“美丽村民”

□刘深魁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而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农村,更不能忘了农民。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化,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不少,这直接导致了农民精神生活的匮乏,也让乡土文化面临“边缘化”或“荒漠化”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台胞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霞峰样本”,无疑显得难能可贵。在霞峰村,台胞游岳勋引入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经验,通过盖图书馆、建文化广场、办草根晚会、宣扬“垃圾不落地”理念等,不仅激发了村民们读书、看报、参加培训班的兴趣,形成“人人读书、争当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还使村民在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主动开始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为霞峰村带来了新气象。

霞峰村的变化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文明的理念,培养出更多的“美丽村民”,才能营造并留住宜居的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