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两岸同心,寻路文化大合作——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再掀头脑风暴

2015-11-03 01:03: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艳   我来说两句

两岸同心,寻路文化大合作

——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再掀头脑风暴

东南网11月3日讯(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李向娟)

传统媒体是ONE FOR ALL,一张报纸要供百万人看;新媒体时代是ALL FOR ONE,一个人拥有无限的媒体资源。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以纸媒、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会被新媒体取代吗?两岸媒体如何找准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挖掘文化合作的商机?

转机:链接文化产业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被重新定义,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遭遇颠覆,传统媒体的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融合发展成为两岸媒体的必由之路。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蔡小伟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两岸媒体都遇到生存与发展难题,所以要好好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黄金期,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这座富矿,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合作模式,拓宽新的交流渠道、合作领域,把文化创新与媒体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传媒产业优势。

“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和语言根脉,是两岸媒体谈合作、谋发展的重要基础。” 台湾《中时电子报》总编刘善群说,大陆有高速增长的媒体市场,也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而台湾在媒体转型方面先行一步,不少新媒体的探索发展形成有特色的经验。

台湾旺旺中时集团旗下的时报多媒体公司率先在文化展览业“尝鲜”,捞到了金。这家公司相继与大英博物馆、罗浮宫等国际知名展馆合作举办经典大展,“捞到”了上亿元新台币的收入。“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峰会,与大陆媒体进行对接,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并结合创意,共同发展文化展览业,传播中华文化。”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潘贤强说,福建日报在报道策划中重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的传播与嬗变,如推出《海峡沙龙》《闽南文化牵系两岸》《闽台姓氏面对面》等栏目,让传统文化扎根于两岸民众心中。而集团旗下的《海峡导报》与台湾媒体联合举办了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并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两岸数十万民众参与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突破:“抢食”手机APP

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岸媒体如何找准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与会嘉宾认为,两岸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主动拥抱互联网,适应新媒体话语体系,开发移动互联微博、微信、微视、APP客户端,牢牢黏住庞大用户,千方百计变用户为消费者。

对于刘善群而言,向每位与会人士推荐他们《中时电子报》的手机APP,是一件让他觉得很自豪的事。下载《中时电子报》,可以阅览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旗下各家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还能听专题广播、看电视直播、翻阅杂志等。

同样的,台湾联合报系也参与到这场“移动战役”,“抢食”APP这块市场蛋糕。联合报系数位创新处新媒体副总经理官振萱在峰会上介绍了联合报系旗下的手机APP,它可为市民和旅客提供吃喝玩乐的信息资讯。

资深媒体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林圣芬认为,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寻求突破,这没有错,不迎上去就会和时代脱节,但是迎上去了也不一定就能盈利。他说,现在移动新媒体的大咖是FB(脸书)、谷歌,在大陆就是微信、百度,因此传统媒体即使转型,也还是要面对“广告去哪儿”的尴尬局面。

期待:从同业合作到异业联盟

与会嘉宾纷纷认为,眼下,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最急切、最困惑的便是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是否有成功的商业模式,这关系到媒体融合的持续性和影响力。

广西日报社编委杨清说,如今他看到不少大陆的都市类报纸开始出现裁员的现象,纸媒都想往新媒体方向发展。《广西日报》也在搞微信和微博,每个采编部门都在推出自己的微信,形成微信矩阵。但目前微信、微博的营收方式还在探索中,虽然有经营微信公众号业务,但还没能做大做强。

“过去,我们是用内容来黏住用户,如今我们除了内容之外还可以加上服务,这就是用户意识。”与会的不少媒体嘉宾认为,两岸媒体在拓展主业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资讯、网络服务等行业上加强合作,实现资讯共享、优势互补,建立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对此,台湾《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认为,媒体转型需要新的思维,首先就是媒体间的同业合作;其次,异业联盟也是一条出路,可从中寻找媒体融合的营利模式,这一议题值得两岸媒体人共同思索、探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