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揭底台湾“反课纲”闹剧

2015-08-05 17:08:3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7月下旬以来,部分连新旧课纲差别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的台湾学生,被“台独”势力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一次又一次冲击相关主管机构,甚至发生抗议学生对前来劝阻的父亲暴力相向这样有悖人伦常理的场面,让台湾主流舆论、学生家长深感痛心与忧心,纷纷呼吁某些政党拿掉幕后操纵的“政治黑手”,“饶过孩子,饶了台湾”。

“反课纲”学生与当局“斗法”过程

台教育主管部门去年初微调课纲,定于今年8月上路。因不满教育主管机构“课纲微调”校园座谈会的结果,7月23日晚,“反课纲”学生和群众冲进教育主管部门办公大楼,闯入办公室并反锁在内,警方在“确认已有破坏侵入事实”后,派人增援,逮捕33人。

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思华向媒体表示,“很多场合都可看到政党社团介入这次反课纲活动,他们隐身于后,把学生推到第一线,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反课纲”学生被曝手持写着民进党字样的收据,向民进党请款,事件有图有真相。国民党团首席副书记长林德福也出示反课纲学生购买雨伞发票,抬头赫然写着民进党,质疑民进党就是策动学生的幕后黑手,要求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清楚。之后,民进党承认对“反课纲”学生有“物资上的协助”。

30日早上,参与“反课纲”的学生林冠华被发现烧炭自杀身亡。尽管林姓学生家属表示其长期有精神疾病的困扰,自杀与“反课纲”只是时间上的平行,请外界不要过度联想,但这一悲情事件引发了“反课纲”学生新一轮的抗议冲突。30日夜间,“反课纲”学生再度冲撞台湾立法机构。

台当局首度回应此事时,定调三大原则:一是新旧版课本并行,二是有争议部分不考,三是针对争议部分立刻检讨,秉持原则透过各种管道沟通。

磕磕绊绊中,新课纲于8月1日正式上路了。但翻入教育主管部门围墙内的“反课纲”学生仍与警方对峙,直至3日下午,吴思华与“反课纲”学生代表谈判,未能达成共识。吴思华表示,微调课纲在去年2月已经公布,并走完程序,除非证明不合法或不适当,才可能暂停,而课纲争议点也是台湾长期存在的争议,有争议并不代表一定有错。

8月4日上午,台湾各方达成决议,2015年教科书由各学校自由选择。

“新课纲”为什么要微调、有哪些微调?

为给“台独”图谋铺路,李登辉和民进党一度在岛内大肆推行“去中国化”,他们篡改历史教科书,称海峡对岸为中国,将“本国史”分割成“中国史”与“台湾史”……向下一代大力灌输所谓“台湾意识”。正如台媒所言:“改变台湾历史说法,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源远流长,自来相互辉映”。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试图“拨乱反正”,对已经“中毒”的历史课纲进行排“独”。2014年初,台教育部门提出“微调”旧课纲,高中语文、社会科等新课纲中改称“中国”为“中国大陆”,“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慰安妇增加了“被迫”字样,“荷西治台”改为“荷西入台”等。

舆论揭开“反课纲”面纱

中时电子报题为《反课纲是“台独”借尸还魂》一文中写到,为了确立“建国”的正确性,民进党由史实下手,虚构“台独”史观,制作台湾“民族独立自主”的证据。以“去中”手段,混淆是非,离间族群。所以民进党资助“反课纲运动”,动机绝对不是学术的,也跟还原历史真相的严谨态度无关。

文章明确指出,学生接受政党资助,“台独”凿痕明显,与还原台湾史无关,其真正动机可议;学生对课纲本身认识不深,求真的态度广受质疑;未成年学子终究不是大学生,他们过早进入成人世界,选举年民进党得以上下其手。

《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反课纲行动虽号称是学生自发运动,但是持特定政治立场的政党与政治团体介入痕迹明显。

《中国时报》的评论文章更明言,蔡英文挺“反课纲”,想收割、又怕被割伤,一路走来,见机行事,发言也舵随风转,恰证实民进党从中取利的机心。只是民进党资助学生激烈抗争,与此次“大选”以来刻意打出的“维持现状”牌,逻辑背道而驰。

岛内一些学者和学生家长表示,政治人物不应把未成年学生当作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棋子,撕裂台湾社会和家庭感情,呼吁他们“饶过孩子”。5位私立大学校长发表声明,谴责“有心人士”介入炒作,并呼吁政党为了台湾的未来,让争议回归理性讨论。近十名文史科退休教师也手举海报向学生喊话:“孩子们,你们的未来不是在街头!”(牟彦秋综合整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