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亲民党主席宋楚输与李远哲。(台湾联合报系资料照) 中国台湾网7月28日讯 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抨击台湾政坛“老人”当道,文章称,台湾目前的政治景观,在政坛上,是一批被供奉成“公妈”的老人在那里说三道四,徘徊不去;而他们的身旁,也始终有一批人簇拥,叨叨絮絮地诉说着他们不堪重数的过去。 令人好奇的是,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和七、八十岁的政坛老人之间,一大批作为社会主力的中壮年,为何始终显得那么低调、沉默与无奈?他们成长于台湾社会力大爆发的时代,经历过政治转型的冲击,有过丰富而内敛的阅历;但为何到了网络世代,他们却变成无声的一代?为何到了世代转型传承的时候,他们的角色却消失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从台湾的“老人政治”现象去寻找答案。 二十年前,李登辉还在领导人大位上时,谈到他的退休志业,曾说过他退休后要到山区“传教”,一副伟大情操之状。但他今年已九十二岁,却仍不时在政坛指指点点,除被奉为台联精神领袖,蓝绿阵营领导人常要前去拜见取经,寻求指导,而他显然也以此为乐。 最近他在日本发表演说,说出“钓鱼台是日本的”、“台湾捐款给日本是因为感谢日本的统治”的失格谈话,彷彿自己仍以日本子民自居。更令人沉痛的是,这位台湾地区第一任民选领导人,退休后却变成“台独教父”。 与此同时,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正在为自己要不要四度投入领导人大选密集造势。从两千年的领导人选举开始,他陆续以无党籍和亲民党的身份投入选战,与国民党或分或合,曾经冲上巅峰,然后跌到深谷。 犹记2006年,宋楚瑜以号称“封刀之战”投入台北市长选举,最后仅获5.3万票大败,因而宣布“即日起退出台湾政治”,但他终究不甘寂寞。最近宋楚瑜说自己在思考“还能为台湾做些什么”,许多曾投过他一票的人也许会这样回答:“你对台湾最好的贡献,是放手。” 李登辉与宋楚瑜曾“情同父子”,后来反目成仇,近年却携手和解;包括当年打得天地变色的“兴票案”,前几年在李登辉盖章同意下,由宋楚瑜领回他声称是为了“照顾蒋家”的2.4亿元(新台币,下同)。 令人不齿的,倒非他们撕毁退休承诺,而是他们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翻云覆雨,不惜牺牲台湾利益,不惜破坏社会团结;更严重的,是老人政治成为盘踞台湾民主的山头,从而妨碍了新人开创自己的时代的使命。 台湾政坛里这样的例子不少。谢长廷在2008年参选领导人时,曾承诺若败选会“退出政坛”;结果不到两年,即回到民进党决策圈。至今点评时局,参与党政,乐此不疲。台湾“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在2000年大选前夕挺陈水扁,以“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的名句把陈水扁送上领导人宝座;陈水扁后来以贪渎下台,李远哲却说自己“并不后悔”挺陈水扁。最近,他为新政党“时代力量”站台,又喊出“社会正在急速沉沦”的老口号;试问,李远哲不知道自己也在沉沦之中吗?李远哲今年七十八岁,是台湾唯一以如此高龄尚月领特聘研究员50万高薪的公务员;他在上班时间公然跑去为政治人物站台,又作了什么示范? 政治人物该退而不退,除了造成“政治诚信”的贬值,也严重影响了政坛的世代交替。试想,即使企业或家族都得随时做好交班与接班的计划,政治怎么可能不交棒?但亲民党成立至今十五年,不曾改选过党主席;而台联的精神领袖始终是李登辉。这些卸任十几年的政治人物至今都还不肯离开舞台,看到机会就说三道四,台湾的政治又如何推进?许多中壮代政治人物特别安于现状,凡事“请益”,或“上看脸色”,这不就是因为政治山头的“家父长”崇拜气味太浓,让他们无法锻炼出自己的胸襟和视野? 曾经领导英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邱吉尔,战后不久就因败选下台,他留下了一句名言:“酒店打烊我就走。”这不是潇洒,而是对民主的尊重。那么,台湾这些“酒店打烊还不走”的老人,不觉得自己挡了后人的路吗?(中国台湾网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