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财经科技 > 正文

学者:抵制陆资就是抵制台湾经济的未来

2015-07-27 15:32:36 祝捷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有台湾团体提出,台湾应当警戒来自大陆的“红色产业链”,警惕陆资“入侵台湾”,防止台湾经济的“再度殖民化”。华广网23日刊载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祝捷的文章分析指出,台湾若抵制陆资,反对台湾与大陆发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无异于自外于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自绝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全文内容如下:

日前,有台湾团体提出,台湾应当警戒来自大陆的“红色产业链”,警惕陆资“入侵台湾”,防止台湾经济的“再度殖民化”。在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台湾岛内面对来自大陆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红利,居然仍继续沉浸在“冷战”思维中,抵制陆资,反对台湾与大陆发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无异于自外于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自绝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按该团体说法,大陆通过在台湾的投资,几乎能够将台湾“买下”,从而实现对台湾经济的控制以及对台湾的“吞并”。因此,该团体要求台湾当局停止服贸和有关货物贸易协议的后续谈判,并且严格控制陆资进入台湾等等。

事实上,与“红色产业链”相类,鼓噪台湾与大陆经济保持距离的说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台湾岛内。早在20年前,李登辉就曾经提出过“戒急用忍”的主张,要求台商减少在大陆的投资。此举最终断送了台湾建设“亚太营运中心”的道路,也让台湾丧失了20世纪最后的黄金发展期。15年前,陈水扁提出以“南向”代替“西进”的政策,要求台商的投资方向从台湾以西的大陆,转向台湾以南的东南亚。“南向”的最终结果是大部分台商在东南亚无法立足,最终只能撤资。

尽管有“戒急用忍”和“南向”政策的殷鉴不远,但岛内的某些团体似乎并不愿意承认失败或接受教训,在世界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两岸经贸关系持续热络的今天,依然提出抵制陆资的主张,违逆世界大势,必然和当年的“戒急用忍”及“南向”政策一样,碰得头破血流。

众所周知,大陆与台湾同文同种同源,既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产业优势互补、经贸往来甚密的利益共同体。大陆对于台商投资连续三十年给予极大优惠,而且鼓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从经济体量和资本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吸引外资能力和规模位列世界前列。台资对于大陆而言,已经不再如三十年前那样迫切急需。远离陆资,与大陆经济保持距离,以台湾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对大陆经济甚至构不成任何威胁。相反,已经对大陆有着高度依存感的台湾,才是真正的经济受害者!

经济不同于政治,各地区之间在政治利益上或许各有考量,而在经济层面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大陆已经和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经济上,不仅大陆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走向大陆。2015年上半年,大陆与韩国、与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与美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也正在进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服贸协议受阻、货贸协议延宕,台湾不仅失去了与大陆发展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机会,而且也正在失去积极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机会。而这一切,并不是大陆对于台湾的刻意打压所致,相反却是台湾某些人的“迫害妄想症”所结的恶果。

再者,凭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两大标志性战略,大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也寻求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的途径。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欧洲发达国家纷纷以创始成员的身份加入亚投行,中亚、东欧、东南亚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台湾却因为各种因素,踯躇不前、左顾右盼,即便面对大陆的善意和邀请,也是推阻再三。与大陆关系本应最密切、最热络的经济体,到头来却与大陆刻意保持距离,甚至不惜放弃近在咫尺的发展红利,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为何岛内还有人提出抵制陆资、警戒“红色产业链”的奇谈怪论?原因不外乎岛内的一些政党和团体,至今留存着冷战思维,用冷战那一套“防共反共”的说辞,为本党选举利益服务。事实上,即便是所谓“红色产业链”的提出者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套说辞对大陆根本构不成任何损害,其所指向的对象甚至都不是大陆,而是在2008年后主张两岸发展经贸关系的台湾地区执政当局和国民党。所谓“红色产业链”一词,也是这些团体常用的“抹红”手段的体现。这些团体正是利用“抹红”国民党,片面渲染“陆资入岛”的经济恐怖气氛,挑动民粹,为攫取选举利益和政治利益服务。

在今日之台湾,大陆是最可倚靠和信赖的经济伙伴,也是台湾未来经济复苏和成长的支柱。抵制陆资、警戒“红色产业链”,说到底无非是一场为一己之私所为的“民粹化”政治操作。它所抵制的不止是陆资,所警戒的也不是所谓“红色产业链”,更是台湾经济的未来!(祝捷,作者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