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倪永杰:增强两岸历史连接 形塑美好共同记忆

2015-06-04 16:48: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李艳  
分享到: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3日在华广网刊文指出,两岸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应增强两岸历史连接,形塑美好共同记忆。

全文内容如下:

两岸历史文化本来一体,两岸本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唯因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路线,造成两岸历史断裂与文化心理伤痕。两岸不缺共同记忆,唯缺美好的共同记忆。为今之计当为增强两岸历史链接,形塑美好共同记忆。

一、造成两岸历史断裂的原因

一是历史磨难。台湾特殊的历史悲情让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心生怨恨,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台湾民众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其后被日本殖统治50年,遭受“皇民化”的文化心理摧残,导致身份认同的扭曲。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籍日本兵被派遣到中国大陆战场,两岸同胞由此成为敌人。二战结束后,两岸统一在一起只有1945年—1949年短短四年历史,而且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发生了不幸的“二二八”事变,在台湾同胞的心里留下了历史伤痕。1949年之后两岸分隔半个世纪。120年来,两岸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4年,而且不断上演痛苦不幸的历史记忆。

二是两岸敌视。1949年—1979两岸处于对峙状态,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相互敌视。两岸开放后,台湾遭受李、扁“去中国化”、“法理台独”的疯狂冲击,割裂两岸法理、文化、历史、心理联系,导致当今台湾“80、90后”认同错乱,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无感”。马英九执政后并没有对此拨乱反正。迄今为止,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相对较低,“台湾认同”、台湾“主体性”上升,台湾社会弥漫着浓厚的“反中”、“反商”气氛。

三是“台独”史观。李、扁执政台湾二十年造成严重历史后果,“去中国化”、“台独”教育猖獗,“台独”史观当道,杜正胜搞“同心圆史论”,曲解、歪曲中国历史,制造两岸仇恨。“台独”教科书把中国历史、地理当作“外国”历史、地理,“国父”孙中山成为“外国人”,离开台湾到大陆称为“出国”。“台独”史观无限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视“日据”为“日治”,“抗战胜利”变“终战”,使得“媚日仇中”侵蚀了岛内年轻世代的中华认同。岛内研究台湾史成为“显学”,有人有钱有市场;中国史研究荒芜,人才凋零,难以为继,处于无人才、无经费、无市场的“三无状态”。

二、塑造两岸美好共同记忆的路径

增强两岸历史连接,弥合两岸历史断裂,可以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庆、习俗,如春节、元宵、中秋、端午节等;三是近代历史上两岸同胞共同抗击列强侵略、建设台湾的历史,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抗击法国的侵略、清末在台湾的建设等;四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历史,从最初的反割台斗争,到林献堂领导的文化抗日运动,再到李友邦的台湾义勇队在大陆的抗战事迹,都是两岸共同抗日的历史见证;五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广受台湾同胞的支持和认同;六是两岸现代化建设运动,包括台湾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七是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经贸合作、社会互动的历史进程;八是两岸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

在增强两岸历史连接的基础上,形塑两岸美好共同记忆,一是要形成两岸共同史观,梳理共同历史记忆。两岸可以共同编纂抗日历史、两岸关系发展史、交流交往史等,培养年轻一代的中国历史研究人才。

二是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等重大历史事件,共同举办相关纪念活动。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与台湾光复70周年,大陆已先后设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建议再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为国家法定节日。

三是创造新的共同历史记忆。增强基础,扩大动力,形塑民意,让台商在大陆市场的发展、两岸婚姻、两岸共同救灾、大陆协助台湾同胞从利比亚等地撤退等两岸双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交流合作,成为两岸新的美好的共同记忆。

四是创造两岸共同记忆的关键是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价值,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在两岸共圆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倪永杰,作者系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