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学会议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60位青年作家、文化学者,就新世纪以来两岸长篇小说最新创作动态和学术成果展开对话。 两岸青年文学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台湾文学馆、台湾《文讯》杂志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协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介绍,2011年10月,第一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在北京举行,开启了两岸青年文学对话与交流的新篇章。此后,两年一届,2013年移师台北;2015年,再次重逢于北京。 虽然仅仅4年之别,参加者已大不相同。2011年时,参加的作家多为60后。此次参加的作家、评论者多为70后、80后。对于这股文学新生力量,老一辈充满期许。阎晶明说,文学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文学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持久的传承和不懈的建构。对于中华文学的发展,两岸文学人有着相同的责任和使命。 台湾作家杨照演讲时则表示,两岸读者都会透过大陆和台湾各具特色的长篇小说了解彼此。希望两岸作家能有自觉的意识,写出各自社会最鲜活和真实的面貌。结束时,他特别引用毛泽东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并开玩笑说,后一句是他想说的话,假如台湾来宾不知道,可以请教下旁边的大陆朋友,就此开始彼此交流的第一步。 作为大陆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云雷是第二次参加两岸青年文学会议。他认为,两岸作家受不同的成长经验影响,风格不尽相同。青年作家的定期交流,不仅可以交流文学,对民族文化本身的认同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不同的碰撞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彼此,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我们自己。” 台湾青年作家伊格言说,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便利,两岸青年差异不大,或者说差距逐渐缩小。就文学来说,两岸青年面临同样情境——对于彼岸的了解还处于老一辈的状态,“台湾青年知道的大陆作家是莫言、王安忆,大陆青年认识的台湾作家是黄春明、陈映真,或朱天文、朱天心。”伊格言认为,主要原因是很难读到对方的作品。他感叹,“吾生也晚”,没赶上文学的较好时代。当下,出版社出于经济考量,对纯文学不很感兴趣。“两岸青年的困境是一样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彼此促进、彼此激励,”伊格言笑说:“当然,大环境没那么好,也可以彼此取暖。”台湾文学馆副馆长萧淑贞倒是比较乐观,她发言时表示,当下的互联网不仅增进了两岸文学界的交流与了解;也有可能让文学发生质变,是否因此产生新体裁,不可预期。 为期4天的研讨将近结束时,会议特别发布新书《两岸新锐作家精品集》。这本书收录了20位两岸“70后”“80后”作家的作品。在书的序言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写道:“两岸文学正在成为彼此的参照与互补,它们以各自的独特性建构着自身的文学价值,也在日趋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中一步步汇入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两岸青年文学的对话,意义正在于此。(本报记者 孙立极) |
相关阅读:
- [ 02-24]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开赛
- [ 02-24]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开赛 最高奖金20万元
- [ 09-01]首届两岸文学笔会10月厦门举行 众知名女作家鹭岛相会
- [ 02-14]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在福州颁奖
- [ 02-13]首届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颁奖 评出百个奖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