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台湾流行改名为哪般?

2015-05-26 15:46:50 李向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台湾流行改名为哪般?

  长官,我想改个名。福建日报记者 关建东绘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姓名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你想过改名吗?在台湾,改名颇为流行,甚至有专门的“姓名条例”。以前台湾百姓要改名,只有两次机会。姓更是不能随意改动,只有被认领、被收养,以及终止收养时才能更改。但是这项规定在本月有了变化,台湾立法机构日前通过了“姓名条例”部分条文修正案,放宽了改名限制,台湾民众一生改名机会增加至3次;至于改姓的部分,也新增了认领、收养被撤销,以及台湾少数民族因改汉姓,造成家族姓氏误植、音译过长需更改等内容。

姓名不仅是人际交往间的代称,还蕴含着长辈对子女的期许,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攸关一生的运势、前程等。然而,改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私事,它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认证、能否溯及既往等问题。如果处置程序不当,或许又会发生“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那么,该如何让改名这件私事办得更顺畅?频频改名究竟好不好?相关社会管理又该如何跟进呢?

观点碰撞

特邀嘉宾:

台湾前民意代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邱毅

台湾媒体人 张昱珍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甘满堂

拒绝“菜市场名” 我的名字我做主

听涛君:从古至今,中国人就特别重视自己的名字。但为什么台湾会这么流行改名,还要修改“姓名条例”,是因为新名字好听、好念,还是图吉利、想转运?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价值观?

邱毅: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台湾修改“姓名条例”,主要是顺应民众的改名需求。以前,有部分台湾民众未成年时父母为其改名一次,成年后自己再改一次名,却感到改名后身体、运势不佳,想要第三次改名却遭拒。

中国人重视名字并非无缘无故。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后天取名,在这过程中的作用排到第四位,不可忽视。在传统文化里,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运势,因而姓名也要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改名在台湾是件很普遍的事情。

台湾民众改名,有的是因为重名太多。据台湾“内政部”调查,在全台姓名统计中,“家豪”和“淑芬”分别为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名字。其中,叫“家豪”的男性有1.4万人,叫“淑芬”的女性有3.2万人。当然,反映父母期许与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字,出现频率也比较多。比如父母都望子成龙,所以“志”、“豪”、“伟”、“宏”等字在男生中出现频率较高,而“淑”、“怡”、“惠”、“雅”、“君”等字在女生名字里常出现。

张昱珍:我们台湾人爱算命,也爱改名。我想改名不外乎希望改运,或是不喜欢自己原先的名字,或是为了感情、工作、赚钱等原因改名。其实,在台湾,一生改3次名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想要改名字,可能是因为碰巧父母给取了一个“菜市场名”。所谓的“菜市场名”就是这种名字满地都是,跟菜市场里的东西一样不值钱。

每个年代都有特有的“菜市场名”。一般从台湾人的名字,就可以大致猜出他(她)是什么年代出生的。比如1949年,很多外省人到台湾,于是不少外省第二代的名字取做“台生”、“台丽”等。而有些名字也反映了对原乡的怀念,如“忆湘”、“念渝”等。

甘满堂: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但它具有信息能量及文字的全息理念。我想民众改名,主要想追求自己的个性,彰显自我。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不少民众取的名字可能会过于大众化,造成同名的名字偏多,这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有一些名字听起来不雅,因谐音造成的误会也不少。比如“曾桃燕”念起来像真讨厌,“任纯雯”谐音妊娠纹,“张劳耀”就像是蟑螂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