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扁当局将中正国际机场更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东南网5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薛洋)民进党执政的台南、嘉义市、基隆等地,近来频传蒋介石铜像遭拆除的消息,现在又传出民进党桃园市议员提案,欲将桃园市复兴区改名,此举被外界视为“去蒋化”。陈水扁执政时期掀起一波“去蒋化”高潮,很多道路、建筑物被改名,如今岛内大多数县市由绿营管辖,明年若再夺取“中央”执政权,相似的历史或重复在台湾上演。
地名有“复兴中华”之意 民进党议员提案欲改之
台湾在威权时代,每年10月31日是个大日子,因为这一天是蒋介石的生日,为了帮蒋祝寿,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在1947年被改名为“介寿馆”,“介寿馆”门前的道路此前已被命名为“介寿路”。据不完全统计,全台叫“介寿路”的不下10处。“介寿”有“蒋介石万寿无疆”之意。
1954年10月31日,为了帮蒋介石祝寿,桃园角板乡改为复兴乡,有“复兴中华”之意。去年底,桃园“蓝天变绿地”,并由县升格为“直辖市”,复兴乡改成复兴区。
今年初以来,“去蒋化”议题在岛内发酵,多地传出蒋介石铜像遭恶搞、破坏甚至拆除的消息,如今民进党桃园市议员陈治文等人再抛敏感提案,欲将复兴区更名为“角板区”或“比亚凡区”(源于泰雅族语言)。
桃园市是两蒋陵寝所在地,此次若更名成功,势必在岛内政坛引发震动。对此,民进党桃园市长郑文灿表示,市政府会尊重民间的讨论以及居民的意愿。
通过改名“去蒋化” 民进党曾屡试不爽
事实上,民进党通过改名达到“去蒋化”目的,过去可谓屡试不爽。1996年,陈水扁还是台北市长时就“牛刀小试”,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2006年,已是台当局领导人的他,又将介寿馆改名为“总统府”。
2007年,陈水扁又加足马力,在未获“立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并将门口牌楼“大中至正”匾额取下,改悬“自由广场”。不过马英九上台后,又将该建筑复名为“中正纪念堂”,但牌楼匾额题字仍维持“自由广场”。
此外,扁当局还在2006年将中正国际机场更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台湾某些势力卖力推动“去蒋化”,表面上是反对威权政治、废除个人崇拜,背后往往潜藏着“去中国化”的意图,因为在他们眼中,蒋介石代表着“大中国”的意象。
民进党过去掌权时曾大力推动“去蒋化”,如今实现“地方包围中央”,各地开始频传拆像、改名消息,若民进党明年再夺得“中央”执政权,或掀起新一波“去蒋化”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