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两岸文化交流深入 制度化承载期待

2014-12-30 07:06:27 杨喆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杨喆)“血脉与故土的概念,永远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内心,不论相隔多远都无法抹去。共同的文化将拉着两岸人民越走越近。”2014年,台湾作家、翻译家王寿来脚踏故土山西,感慨无限。

对这位年过六旬的台湾文化资产主管部门前负责人来说,今年夏季举行的“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可谓意义重大,祖籍山西的他60多年来首次回到故土,进行了一趟“寻根之旅”。

2014年两岸文化交流延续往年势头,交流广泛而热络。王寿来参与的“情系”系列活动只是全年热络进行的众多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通过这些活动,同文同宗两岸民众的心在贴近。

回顾全年,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两岸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促进交流不断深入,充分体现文化上的“一家亲”。为和台湾同胞同庆两岸共同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2014年“欢乐春节”活动连续第二年走进台湾,其活动数量增长10倍,内容也更丰富,全方位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2013年开始的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在今年6月圆满闭幕,覆盖台北、台中、高雄、台南、台东等台湾重要县市,历时7个月,成为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两岸各地开展的更多活动还涉及文字、佛教、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连结两岸的文化要素。

此外,部分交流活动着眼追寻两岸的共同记忆。其中,“追忆中国远征军”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8月举行,两岸记者共同走访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抗战遗址、龙陵战役遗址和中国远征军司令部遗址等地,追寻抗战历史记忆;以淮海战役为背景的两岸合拍电影《风中家族》也在这一年开机。

2014年两岸文化交流另一个特点在于,作为两岸和平发展未来的青年人开始在交流中起到更重要作用,青年人为主角的交流活动数量种类都大大提升。其中,首届“情系青春”活动7月在广东举办,成为中华文化联谊会“情系”系列两岸文化联谊活动的一个新的品牌,两岸80余名大学生参加,一同深度感知岭南文化;全国台联2014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同月举行,继续为台湾青年了解大陆搭起桥梁。

一年来两岸在文创产业上也合作频繁,双方发挥出各自优势,实现共赢。10月,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签约项目整体质量相较往届继续提升,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从教育、研发到产品代理,企业合作等多领域都成果颇丰。岁末的第九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作为“常客”的“台湾精品馆”再次亮相,并首次迎来台北、台南、苗栗三个城市联袂办展,呈现了台湾文创发展的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

此外,两岸文化交流新渠道也在不断涌现。首届“两岸四地文学论坛”10月在湖南举办,两岸四地50名代表性作家以“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华文创作”为主题,共同研讨振兴华文创作和中华文化复兴之路;文化部协调有关部门还准予佛光山在大陆设立了“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形成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新渠道、新方式。

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一年来,在寻求“有价值的共业”的路上,“一家亲”的两岸民众正在于无声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两岸文化交流也承载着更多期待。

今年10月,在福州举行的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就指出,“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注重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将成为今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主线和工程。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李贺也表示,希望两岸文化交流更有前瞻性、常态性,向深层次发展,不仅是回顾历史,还要形成合力,利用大陆的人才资源与市场、台湾的文创实力,在国际上推出中华文化。

缺乏整体框架是两岸在文化交流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11月,在“1995-2015: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奋说:“两岸文化交流仍缺乏机制性保障,两岸有必要尽早签署文化协议,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这也是两岸民众心之所向。

在国台办12月1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范丽青“预告”了2015年1月“中国好声音”将赴台办演唱会同庆新年。可以预见,新的一年,两岸文化交流将“佳音”不断,并促进两岸关系越走越近。(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