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造成台湾选民蓝绿结构大逆转,不计无党籍的柯文哲当选市长的台北市,民进党攻下四个“直辖市”、九个县市,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政治态势。选后的台湾政局走向将会如何,值得高度关注。
国民党新任党主席 有对内和对外两重责任
马英九、江宜桦和曾永权分别辞职,未来数月,国民党将进入一个混沌期,等待新主席的产生。马英九辞去国民党主席,不仅可以更专心于政务,也一洗“大权独揽”的刻板印象。
在马英九交棒后,新的党主席必须承担起内部的灵魂改造及外部的形象重塑之责,从长短期寻求解方。这些工作,都不是容易的事,关键在,国民党目前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治理蓝图,来执行党的打气及改造工程。但以眼前的低气压,恐怕是观望者多,挺身者少。也因此,建议国民党:一、主席改选的程序应加速进行,避免空窗期悬宕过久;二、为避免权力失衡,短期内可考虑以“共治”方式集体领导;三、应鼓励中壮世代透过民主竞争产生接班人,避免走回派系交易或老人政治。
面对这样一场大败,国民党需要时间来消化内心的痛苦,并深刻思考眼前的窘境和反败为胜的出路。马英九辞党主席,除负起败选之责,也是为了能将更多心力拉回政务,挽回民心。
此外,蓝营如果漠视民众要求国民党大改革的声音,仍用选举的思维去布局新“内阁”人事,教训国民党的浪潮不会因“九合一”选举结束而停止,相反,民意会在2016年“总统”选举及“立委”选举,再用选票教训执政党一次。正因如此,马英九即将提出来的改革方案,除了权力下放,首要之务,必须先找一个蓝绿皆可接受的“阁揆”,大力改组,重新整军经武,一点一滴、从头耕耘。尤其在改造国民党方面,当务之急是要矫治提名机制的失灵,国民党应将党内选举改造为党员登记制,只要自认是国民党员或认同国民党理念者,都可以登记为选民,参与党主席选举与“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初选投票。要言之,国民党必须尽量扩大认同,用以争取支持者。
蓝2016“总统”候选人 吴敦义朱立伦还有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马英九辞去党主席,国民党进入“后马时代”的过渡期,权力之争将浮出台面。在党内各方势力蠢动下,国民党惨败后实无内斗的能量,有可能跻身接班梯队者,不能权斗或抢位,须得诚心协助国民党改革进化,国民党才能重生。
从民调支持度、人气与社会形象,朱立伦应该是唯一接班人选,但新北惨胜,朱还有能量兼任党魁?吴敦义持盈保泰,却是长期与马英九绑在一起,执政失败也要概括承受,吴朱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应是双方至今按兵不动的原因。
国民党2016“大选”将是新北市长朱立伦与吴敦义的角力,而“立法院长”王金平则是关键的砝码。
朱立伦经过惨烈的厮杀后,成为蓝军唯一还保持不败的地方诸侯,但惨胜的战果,恐将让朱对挑战2016有所顾忌。反观深受马英九信任的吴敦义,在惊险地守住南投这场“故乡保卫战”之后,出线的几率相对水涨船高。论政治伦理与资历,以及与马金的关系,只要得到两人的暗助,吴敦义成为国民党2016“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极大。
然而,朱立伦如果展现舍我其谁的大志,勇敢宣布争取党主席,甚至提前宣布参选“总统”,让蓝营支持者吃下定心丸,重新凝聚士气,未尝不是选项。蓝营支持者不会在乎朱当选后落跑去选“总统”,因为面对未来更严峻的大选,实在没有不推出“最强棒”应战的道理。
网络世代选民来去自如 搞不好民进党会“全面下架”
再者,这次“九合一”选举俨然是一次“世代交替”重要分水岭,即便民进党看似大赢13县市,但世代翻转的冲击,同样重重打在国、民两党身上,没有任何人能忽视走避。
“柯文哲现象”与其说是这道分水岭的起点,不如说是公民社会力酝酿集结的第一阶段总结。柯式立即反应的直白风格,与传统政治语言、选举招数迥异,却受中青世代热烈欢迎,逼着民进党在选战中一路学习,早国民党一步面对世代转型,大量中青世代也投入地方选举。国民党如何面对世代翻转,将是决定它能否重生的关键课题。
只是绿营也得体悟,这次能获胜选,大半取决于蓝营大环境的失势,中间选民用选票表达对执政党的失望,并无法完全代表深蓝、深绿板块已移动;民进党虽暂取得2016优势的起跑点,但执政县市若无法交出漂亮成绩单,让选民看到改变,对“大选”恐未必能达到“助攻”效果。
总之,民进党必须体认,这次大批青年选票的挹注,绝不代表绿营板块的扩大。相反,网络世代的选民来去自如,他们走自己的路,不受统“独”蓝绿牵制,这次有办法让民进党大获全胜,下次也有办法让民进党输到脱裤。正因如此,公民势力更磨刀霍霍,等着用更高的标准检视;民进党县市长当选人如果不力图交出成绩单,只想动不动卸责诿过,“全面下架”的日子指日可待。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潘锡堂(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