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走访台湾鹿港 探寻闽台对渡史

2014-10-31 17:27: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走访台湾鹿港探寻闽台对渡史

  鹿港老街里铺满红砖的巷弄。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刘深魁)27日傍晚,街上的商贩纷纷收了摊,喧闹了一天的鹿港小镇又恢复了宁静。此刻,在泉州街深处的“日茂行”古厝,刻刀、凿子敲打木头的声音不时响起,古厝的主人林景堂正蹲坐在院子里,细心打磨着一块龙纹插角。夕阳的余晖照在正厅门楣处的匾额上,“鳌波东注”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鳌’指的是鳌城,也就是今天的石狮永宁镇,说明林家的祖先是从泉州来的,所以才叫‘鳌波东注’。”提起闽台对渡史及日茂行的往昔盛景,身为日茂行创始人林振嵩十三氏孙的林景堂感慨万千。

林景堂说,整个鹿港的故事,都要从“东注”和“对渡”这四个字说起……

郊商云集:繁华犹似小泉州

“林振嵩是永宁西门外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来鹿港经商,后设立‘日茂行’从事两岸贸易,是当时鹿港规模最大的商行,也奠定了他在鹿港首富的地位。”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说。

据王康寿介绍,大陆的商品、文化和技术“东注”鹿港始于清初。当时,泉州、漳州一带的移民渡海来台大多由鹿港上岸,因此鹿港便成为福建移民的重要登陆港口和聚居点。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福州将军永德上疏,奏请开设鹿港为正口,与泉州蚶江对渡通商。第二年,清廷正式诏设鹿仔港(鹿港)为正口,与蚶江直渡,自此鹿港进入全盛时期。

“鹿港与艋舺、台南府城几乎掌控全岛货物的出入,因此台湾也就有了‘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说。”当地文史专家、《鹿港时报》创办人林文雄表示,由蚶江港东渡鹿港,航线最短,当时一艘艘满载大米、鹿皮、蔗糖、木材、水果、海产品的商船,从鹿港起锚,驶向蚶江;而满载药材、瓷器、烟茶、工艺品的货船,也从蚶江启航,一昼夜就直达鹿港,鹿港成为帆樯云集的港口和米谷土产的集散地,一时间赢得“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在中山路上,清代各商号的遗址仍保存完好,泉郊会馆的旧址也藏身其中,高挂的匾额仿佛在诉说着郊商带给这座小镇的荣光。“郊和郊行,是闽台两地民间使用的特有名词,是指经营批发贸易的商行,类似台湾现在的同业公会,而泉郊会馆是专门从事与泉州贸易的郊行。”彰化区渔会秘书洪一平说,鼎盛时期共有泉郊、厦郊、南郊、油郊等8大商业组织,称“鹿港八郊”。其中泉郊最多,成员有200余家,而且最大的郊商正是林振嵩的“日茂行”。

据鹿港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魏钟生介绍,在台湾开发史上,郊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维系着闽台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了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后来,鹿港因河道淤积而没落,郊行也纷纷凋零。不过幸运的是,时至今日,泉郊和敢郊依然存在,其中前者已摆脱经济组织的色彩,专职于公益慈善事业;而敢郊仍保持着原本的商号业务形态,主要从事日用杂货的批发、零售。

“两岸对渡,不仅促进两岸经济繁荣,而且传播中华文化,形成了多元性的‘对渡文化’。”王康寿认为,蚶江鹿港对渡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鹿港将“泉州文化”全盘移稼来台,造就了台湾开发过程中的“鹿港文化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