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同心筑梦 :足球赛后……
2014-10-29 16:14:05 来源: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嘈杂之中,一阵巨大的喧嚣突然爆发,大屏幕上裁判举手鸣哨,比赛大幕隆重拉开。 在富勒姆这容纳30,000观众巨大的球场上,许多旌旗、标语、招牌在摇晃,那气势宛如千军万马对阵冲锋的古战场,一波一波的歌曲此起彼伏,解说员用连珠炮式的声音呐喊着,看台上下是一片旋转喧嚣的海洋…… 此时,我不由得想到:一个小小足球,竟然能如此能震慑人们的心灵,使人为之流泪,为之失态,为之疯狂,在这里,足球不再是一场游戏,而更像是一场战争,一种宗教,而对球迷来说,球队的输赢就是他们自己家乡的胜利或失败、荣誉或耻辱…… 时间在这喧嚣声中过得飞快,中场休息也未能使人们的激昂情绪得以平伏,双方平局使得人们的情绪在下半场更少的时间和机会里更趋紧张,人们在屏息中期待着高潮的到来。 终于,在一个时刻,酒吧内外响起雷鸣般欢呼声,利兹的球门被富勒姆攻破,利兹球迷的突然鸦雀无声。 比赛的平衡打破之后是更加激烈的喧嚣,声浪像是触电一般的震颤,结果和高潮正在时间分秒缩短中逼近。 随着最后一声哨音结束,利兹的白色军团溃败了。富勒姆球迷的欢呼声和利兹球迷的愤怒的呼喊声搅在一起,球场上的争锋正漫向球场之外。 此刻人们的情绪还没有从突来的高潮中平伏,我们看到许多警察站在两队球迷之间,阻隔着他们相互之间的喧嚣、叫喊和谩骂,而眼泪,欢乐、失望、愤懑四处横溢,人们激昂情绪的潮水远没有退去。 此刻,伦敦,这座井然有序的城市,在足球赛后的时候,就像是喝醉了酒,忘记了秩序,任由人们感情和激情来毫无节制地迸发。 回家的路上,我们感到某种不安,我们是谁呢?无论是利兹还是富勒姆,似乎都换不起我们自己的激情,他们本地人的那种激情是我们不能体会的,那是一种他乡与故乡之间微妙的陌生和遥远。 我们被裹挟在这股退潮的人流中向桥方向走去,岸边有人用脚踹着公园的百年老树,不时听到砸碎酒杯的声响。 我们深知海外的华人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就是尽量躲开是非矛盾,而足球这种能搅动人们感情活动,常常是足球流氓和种族分子借以发泄的场所。 为尽量远离那些喧嚣的人群,我们避开了来时的帕特尼桥,而选择走二百米外的人行桥。 通向人行桥的路上人不多,我们走得很顺利,当转过一个大树,突然感到身后有喧嚣声,那是一些利兹的球迷,有人拿着酒瓶,有人赤着身子,有人在喊我们停下。 我们没有理会他们的喊声和呼哨声,加快速度转过通道,走到桥上。回头望去,他们正要在通道上扎帐篷露营。 忽然,在离这群人不远处的路灯下,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台湾邻居冯先生夫妇和儿子,他也在向我们这边桥的方向走来,而他即将拐弯的地方,就是几个利兹球迷聚集之处,此刻,我不由得抽了一口冷气。 我们并没有停步,我暗自庆幸能及时在利兹球迷占路之前绕到桥上。 我们在桥上向对岸走去,岸边一排排大树的密叶已经挡住我的视线。忽然,一种想关注冯先生的想法产生了。 我们应当回去关注一下他们吗?我开始在内心中权衡,其实,他和我并不亲近,总是保持着泾渭分明的距离…… 我仍然继续走着,内心却渐渐生出一种空虚的感觉,这种感觉夹带着某种自责,渐渐地愈发强烈起来,我不知自己怎么了,但感到仿佛自己像是正在错过人生中不该错过的重要事情。 我脑中开始出现冯先生的一些片段:他是一个典型的好父亲,她的妻子也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贤妻良母,他的儿子在花园里背“床前明月光”,还有,他的白发老母正倚在门边……。 此时我感到羞愧,我感到自己像一个逃兵,过去,常常说中国幅员广大,内心有一派大国心态,可是此刻呢,自己却在暗处悄悄躲闪? 我开始停住脚步,招呼同伴向回走。我的速度逐渐加快,二个朋友也紧紧跟上。 很快,我们回到了那座桥头,绕过转角,看到他们一家正被几个人围着,那个赤膊的人手里端着酒,从前面挡住他们的路。 我听到醉酒的声音在叫喊:“该死的中国佬,这里有你什么事?” “我不是中国佬,我们是台湾人!” “台湾在哪里?我从未听说过,台湾不在欧洲吧”,几个人哈哈大笑。 “滚蛋!中国佬,这里是我们的土地,没有你挥舞旗帜的份。” 此刻的冯先生默不作声,孩子胆怯地躲在父母身后。 “你们中国人不是有功夫么?来两下”赤膊男子做出功夫的动作。 “住手!”我和两个朋友冲上去,站在那个赤膊人面前。我注意到冯先生的表情既有些惊愕和意外,又露出些许安慰。 我们的突然出现和大喊声使这几个球迷吃惊,倒退了一步:“你们是谁?” “我们是一起的,都是中国人,怎么着?” 看到我们几个不畏开打的架势,一直蹲在地上的年轻女人站起来,把几个男的拉倒一边,几个人把路让开了。 这时,我示意冯先生一家先走,而后,大家一起上了桥。 当我们一行人走在桥上,感到内心里很安静,尽管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但内心再没有了刚才的那种忐忑不安。 从那以后,我和冯先生一家的关系近了,经常互相拜访,变得亲密无间。 在伦敦这个世界大都市,每个民族的人们都展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大陆的我和台湾的冯先生呢,我们之间应当被海峡两岸那条人为的虚线划开么? 其实,我和冯先生有太多的相同:风筝、佛教、孔子、天坛、故宫、祭祖、庙会、乡音、传统、肤色、相貌,血缘、语言……试问:在这天涯异乡,亲如一家的如果不是我们,那么该是谁们呢?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