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讲述两岸首部民间合作舞蹈《鼓神》背后的故事
2014-10-23 08:48: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她自称客家“女汉子”,在她的倡导与坚持下,一部以闽台民俗技艺“阵头鼓”为主体的舞剧,首次在两岸间得到合力演绎与创新,开启了两岸艺术创作的新篇章—— 被擂动的艺术合创之光 ——两岸首部民间合作舞蹈《鼓神》背后的故事 黄秀珍在耐心指导《鼓神》中双人舞的每一个动作。 李向娟 摄 东南网10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阵头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庙会喜庆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之一。看过台湾影片《阵头》的观众,一定对片中苍劲有力、跌宕起伏的鼓声记忆犹新。去年,以“阵头鼓”为主体创作的首部两岸民间合作舞蹈《鼓神》,捧回了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在海峡两岸间引起了不小震动,而促成此次合作的黄秀珍也备受各界关注。 在这部两岸合力之作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它给两岸艺术创作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连日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七个战鼓牵出的一段舞缘 老天有时喜欢开玩笑。年轻时,黄秀珍唱跳表演都很拿手,可最终却没能走上专业演员的路子。从省艺校山歌剧班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工会工作,但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舞蹈的追求,多年后进入了专职编导行列。 如今,黄秀珍已是厦门思明区文化馆的艺术总监、舞蹈编导。身为永定人,她自称客家“女汉子”,忘我投入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这些年,她编创的作品拿回了一个又一个奖项。而《鼓神》最初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对台中偏乡的参访。 “那天,在空旷昏暗的广场上,突然传来咚咚咚的鼓声,时而低沉、时而激昂,似乎要释放出所有的力量。”黄秀珍回忆说,她见过无数次的击鼓,却是头一回被这样的鼓声打动了,“原来鼓可以擂成这样,可以有这么强的感染力”。当时,她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台湾阵头鼓表演请到厦门来。” 2011年6月,参与电影《阵头》而声名大噪的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受邀来厦参加郑成功文化节,激昂的鼓声响彻鼓浪屿。“两岸演员在郑成功雕像下共同表演,有阵头击鼓,又有仙女跳舞,那样的画面真好美。”九天民俗技艺团团长许振荣被震撼了。 此后,黄秀珍在其担纲总导演的厦门保生慈济文化节上,再次力荐九天民俗技艺团前来参演。这一回,九天民俗技艺团给思明区文化馆送来了7个战鼓。“用这7个鼓,我能做什么?”黄秀珍寻思着:“阵头鼓是闽台共有的民俗技艺,如若能共同创作将是一次创新。” 2012年5月份,黄秀珍接到了参加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比赛的通知,这让她萌生了与九天民俗技艺团合作参赛的念头。她的提议立即得到许振荣的赞同,《鼓神》之作一拍即合。 深度交流的绝佳范例 不过,《鼓神》作为两岸民间文艺合作的范例,并非从头到尾都轻轻松松地无缝对接。由于两个团队分散两地,从最初合作方案的撰写到最后演出形式的确认,都基本依靠邮件来交流。“要不是双方队员把专业精神发挥到极致,不会有这么出彩的效果。”黄秀珍叹道。在申报“群星奖”的3000多项作品中,《鼓神》最终进入了复赛。 为了迎接复赛,黄秀珍带着领舞师蕾赴台,与九天队员郑子墉排练双人舞。而在青岛复赛前一周,《鼓神》的14名演员才第二次合作排练。平时没有机会在一起,难得有时间一块排练,两岸14名演员抓紧时机练习。有时,在酒店大堂的走廊上,有时,在运道具的车库里……就这样,《鼓神》过关斩将挺进了决赛。 决赛前,《鼓神》团队还专门赴台中公演。“当时偌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台湾乡亲的欢呼声、呐喊声,让我至今难忘。”见识到台湾乡亲的热情,更坚定了黄秀珍合创舞剧的信念。 去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舞蹈门类作品决赛中,这个历时2年创作的合创舞蹈《鼓神》,以铿锵有力的鼓点和震撼全场的气势,赢得了满堂彩,并获得该门类“群星奖”的金奖。 “真的好意外,想不到我们业余队还能打败专业队。”原来,黄秀珍所带领的厦门星海舞蹈团只是业余舞蹈队,队员们都是利用闲暇时间来排练,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有专家评价,《鼓神》是以舞蹈诗的形式、“阵头鼓”的载体,演绎了两岸以海为生的共同信俗和人文情怀,这种鼓与舞的结合也擂动了两岸艺术合创之光。 许振荣则表示,此前台湾文艺团体更多是应邀赴大陆演出,此番与大陆同行合作参演参赛,是两岸文化交流走向更深层次的一次绝佳范例。 采访结束时,黄秀珍告诉记者,最近她又忙起来了,将带着一群年届花甲的母亲级队员,演绎她新创作的台湾少数民族舞蹈《牵》,冲刺年底的福建音乐舞蹈节决赛…… |
相关阅读:
- [ 10-15]两岸(厦门)乐活节启幕 陈云林江丙坤出席
- [ 10-09]台民间团体抗议近40万陆配取得身份证时间过长
- [ 09-26]2014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下月开幕
- [ 09-25]首届海峡两岸收藏文化艺术节泉州开幕
- [ 09-23]台湾民间传统八家将亮相北京 行销高雄观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