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两岸学者话中秋:两岸交流“复活”博饼民俗

2014-09-07 09:32:31 杨伏山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两岸学者话中秋:两岸交流“复活”博饼民俗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9月7日电 (记者杨伏山)中华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两岸学者6日晚在厦大与青年学子共话中秋民俗:闽台民众十分喜爱的中秋博饼民俗,正是在两岸交流中得以“复活”光大。

厦门大学中华传统文化论坛之“中秋文化论坛”当晚举办,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知名学者彭一万,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等两岸学者,应邀与厦大青年学子面对面,围绕“中秋团圆夜,两岸共此时”主题,对中华传统中秋文化展开全方位解读和对话。

作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一向深受两岸民众的喜爱和重视。不同的地域文化,使得各地中秋民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不同的特色。而两岸的中秋习俗在两岸民众交流互动中,则呈现了大同小异的演变轨迹。

两岸学者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切入,探讨和解读了两岸中秋民俗的异同。

中秋期间在闽南一带特别是厦门地区炙手可热的博饼民俗活动,如今在海峡彼岸也方兴未艾。

彭一万称,《台湾府志》对博饼习俗曾有记载,且明示此习俗是从漳(州)泉(州)带来的;徐泓呼应这种说法,认为台湾传统月饼是从闽南来的;台湾早年也有博饼习俗,是郑成功到台后将此民俗带到台湾,后来逐渐消失,现在又得以流行开来。

徐泓认为,正是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使得博饼民俗最近几年在台湾重新趋于活跃,尤其以台南最盛。在他看来,中秋节之于台湾的意义,在于延续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和两岸交流等因素。

中秋文化论坛是继清明论坛、端午论坛之后、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等机构联袂主办的第三场论坛活动,旨在通过高端学术论坛形式,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人文学院称,此后,还将继续推出重阳文化论坛等,并在论坛机制成熟基础上,扩大受众范围,联合两岸高校,举办海峡两岸传统节日系列高端论坛,邀请两岸三地、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进行对话。(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