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30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南安的菜已经处理完了,除了部分捐赠给当地的贫困残疾人士外,有一两万公斤加工成泡菜寄存在冷库里,还有大约2000公斤的保鲜菜,我已经委托捐赠给慈济功德会,让他们送给有需要的人士。”28日傍晚,远在广西南宁的沈宗锜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他这一段时间会在广西进行肥料技术指导,南安这边的菜地另外两个股东在管理,目前在进行甜玉米、百香果等新品种的种植生产。 5月8日,本报海峡新闻版刊发《谁来帮台胞卖了这批菜?》文章,报道了沈先生来南安种植无公害蔬菜,不料菜已成熟却不知如何卖出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厦门、泉州乃至广东、广西等地同胞都纷纷联系上他,替他想办法销售蔬菜,还有不少超市、蔬菜经营者与沈宗锜联系,希望与他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也有的想请他当技术顾问,种植生产无公害蔬菜。沈先生说,真没想到,这事报道后有这么多的热心朋友来帮忙,非常感动。 早在5月10日,周六上午,本报记者联系上厦门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陈东阳会长,陈会长又联系上在同安从事蔬菜贸易的朋友,在沈先生朋友台湾嘉义大学农学研究所郭秭杏老师的带领下,驾车前往南安市洪梅镇洪梅村的基地。在实地察看了尚未收摘上来的蔬菜后,大家想到了冷库存贮再作销售或者加工打算的办法,暂时解决因天气湿热可能导致的腐烂问题。“虽然最终没有达成合作,但大家那份真诚帮忙的心情很让人感动。”沈先生说,做生意还是有生意规矩的,但生意不成情义在,还是非常感谢他们。 本报报道后,在仙游从事农业开发的王女士致电本报编辑部,想与沈先生联系帮助销售这批菜,并商谈后续合作事宜。如今,王女士与所在的公司还与沈先生保持着联系。“今后还有合作的机会。”沈先生说。远在珠海从事高档蔬菜出口贸易的商家也联系上沈先生,拟把他的蔬菜销往香港市场。由于供货能力限制,虽然生意不成,但现在沈先生却成了这家公司200亩蔬菜基地的技术指导。泉州大润发超市得知情况后,派了几位业务人员专程到南安实地考察,不仅要先帮他销售蔬菜,还与沈先生商谈今后的合作事宜。 说起这次的卖菜经历,沈宗锜感慨万分:“首先是自己的销售渠道没有准备好,加上当时市场蔬菜便宜,损失是无力挽回了,然而透过福建日报的报道,大家的这份热切关心、殷殷盼望,让我欣慰,更让我感动。这份精神支持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沈宗锜现在很忙,在福建、广西、安徽、江西等地都有人找他合作,请他作农业技术指导,这几个月他都在这些地方来回跑。在我省的安溪、厦门海沧、翔安等地,多个农业开发项目请他去作开发规划。面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沈宗锜先生有一个愿望要去实现,他说:“农业技术有很多环节,需要耐心坚持,自己的技术死了带不走,每到一地,我都很想把技术教给大家,让我们的食物更自然、环保、无害,让大家吃得更健康。” |
相关阅读:
- [ 07-29]两岸“连心桥”服务台胞13年 船到客下15分钟通关
- [ 07-15]92岁台胞口述历史:我经历的日本战犯审判
- [ 06-16]世界各地台胞共商和平发展
- [ 06-04]端午小长假期间 福州空港入境台胞人数创出历史新高
- [ 05-31]在京台胞联谊欢度端午节、儿童节
- [ 05-28]台旅行团客车坠江事故:全力搜寻最后一名失踪台胞
- [ 05-28]台办:200余在越台胞通过相关口岸入境 得到妥善安置
- [ 05-28]国台办介绍救治漳州遇难台胞 努力维护台胞权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