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络“吐槽家”:吐槽也是生产力恶搞也能赚大钱
2014-07-22 08:38: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宅女小红”不敢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作家身份。
四十分钟赚七万元?网络人气带红周边产业 在台湾,这些网络“吐槽家”已经不只是一种现象,更衍生出相关经济产业。以弯弯为例,她的作品一开始是作为MSN的表情使用,后来集结出版书籍十余部,更被塑造成漫画家品牌。与弯弯签订授权合约的创意公司,短短三个月就授权八家公司完成产品,首批上架7-11以及授权3M公司的商品,产值便达2500万元(新台币,下同),若加上服装、年历、文具、家饰品等周边商品,带动的商机应可超过3000万元。 在网上吐槽到底多好赚?网络画手“阿伯”与台湾航空公司合作,用漫画的方式展现飞机上注意事项。因为以草稿般的画风闻名,一张画只需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四张画的酬劳却有七万元。画手H.H完成一幅创作大概半个小时,接稿酬劳也有三万多。再加上这些网络“吐槽家”基本自成一体,不需要经纪人抽成,赚到的钱都能进自己的荷包。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因为出版书籍或是出席活动,让这些“吐槽家”慢慢从网络平台走到公众面前。“宅女小红”的故事就被搬上舞台,在台湾“国家剧院”实验剧场上演新戏《羞昂app》,剧场实力派演员谢盈萱饰演羞昂(“小红”的闽南语读音)。而弯弯本人更是早早地开始跨界,成为台湾第一个因有高知名度而拍摄电视广告的部落客,九把刀更是为她在《那些年》中创作了一个角色,由她本人出演女主角沈佳宜的好友,名字就叫胡家玮。 观察 “吐槽家”的创造力 台湾这些网络“吐槽家”的作品,喜欢的网友无限追捧,觉得一针见血诙谐有趣,是了不起的创意;而无感的人,则觉得年轻人不务正业,拿吐槽当文化,以为写写画画就能“救台湾”。 现今的台湾社会,充满“对一切不满”的气氛。这种气氛在网络上更甚,年轻网友对各种议题的过激言论时有耳闻。今年的“太阳花学运”,甚至也酝酿于网络。比起这部分年轻人,活跃于社交网络的“吐槽家”们更有一种温柔的人文情怀。他们用文字或图画来表达自己对周遭的“看不顺眼”,采取的却是充满揶揄、反讽的方式,毫无戾气。他们令人想起上世纪的朱德庸,区别只是,朱德庸的《醋溜族》在《中国时报》上连载,而他们的作品通过社交网络传播。 台湾是个注重创意的地方,早在部落格(即大陆的博客)盛行的时代,就有“华文部落格大奖”评选,堪称年度网络盛事。后来部落格没落,脸书等社交媒体兴起,网络“吐槽家”们的影响力更以人际传播的方式成几何级数增长。影响力带来了商机,他们的吐槽事业也因此成为了生产力。于是原本的小众创意成为了商业化的产品,“吐槽家”们则成为台湾庞大创意产业中的新鲜血液。 网络上,吐槽声注定不会停歇。人人都会吐槽,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吐槽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大概就叫创造力。 |
相关阅读:
- [ 07-21]林书豪偕诺瓦克逛夜市打玩具枪 吐槽诺瓦克打不准
- [ 01-23]大S晒照吐槽深夜胃痛 “饼脸”孕期神奇变小(图)
- [ 10-25]明星身高遭集体吐槽:蔡依林比男友锦荣矮40厘米?
- [ 10-21]台湾朝野战斗背心被吐槽 蓝营“黑战袍”被批厚重
- [ 05-27]吴淑珍为扁作证曝其说谎 扁当庭骂"脑筋不清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