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台当局“教育部长”蒋伟宁因涉及学术造假而引咎辞职。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说,丑闻不但严重损害台湾学术的国际声誉,也再次暴露了台湾学界考核、升迁制度的沉疴痼疾。台湾学界应以蒋伟宁下台为契机,深刻检讨和反省岛内学界现行的评鉴思维和制度。 评论摘编如下: 昨天岛内再次发生高官因涉及学术造假而引咎辞职的丑闻。去年台当局“国防部长”杨念祖因抄袭论文,上任未满一周即闪电请辞,成为“最短命”的军方首领。最近“学术丑闻”的主角竟是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领头人──“教育部长”蒋伟宁,使事件在台湾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震撼效应。事件源于屏东教育大学副教授陈震远涉嫌伪造“同行评审”,替其论文打高分,提高论文的发表率,但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去年英国知名学术杂志《震动与控制》发现了陈震远的造假行径,并撤销了与其相关的60篇文章,而其中5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正是蒋伟宁。在舆论排山倒海般的批评声浪中,蒋伟宁昨天辞职下台。岛内这波学术丑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台湾学术的国际声誉,也再次暴露了台湾学界考核、升迁制度的沉疴痼疾。 所谓“同行评审”,是一种学术成果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以确保作者的著作水准符合一般学术与该学科领域的标准。换言之,一篇论文获得越多专家学者的推荐,就代表该论文的水准越高,也更能获得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青睐。陈震远正是利用了这一“游戏规则”,伪造了逾百个人头电子邮件作为“推荐人”,製造论文获得高度评价的假象,以骗取在声学、机械工程、力学等三大领域极具分量的国际一流期刊《震动与控制》的信任。部分论文的作者之一蒋伟宁先是声称“不认识陈震远”,但隔天又说“见过两次,没有私交”。且不论蒋伟宁有否参与或知晓“造假”,如此前后矛盾的说词难免让人生疑。 陈震远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伪造“同行审查”,提高论文发表率,无非就是为了“升职加薪”。岛内学术界的评鉴考核、薪资奖金制度常常和论文及期刊发表的篇数挂钩,导致乱象频生。学者们皆面临以研究绩效为主的评鉴压力,大从政府补助、小至学校升职等,都取决于论文的产出量。为了冲高论文量,在理工学科领域兴起了互挂作者或在相同领域中相互援引论文的学术歪风。岛内有大学校长指出,有些重要的期刊论文,甚至有逾百人共同挂名。 台湾学界过于重视“量化”,导致学者无不削尖脑袋地向国际期刊投稿,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学术研究不是体力劳动,不能过分强调“产出”,研究之路漫长而艰辛,学者可能要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才能得出珍贵的研究成果。倘若一味看重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哪还会有学者愿意扎扎实实地做研究呢?台湾学界应以蒋伟宁下台为契机,深刻检讨和反省岛内学界现行的评鉴思维和制度。 |
相关阅读:
- [ 07-15]台湾“教育部长”辞职:最想回家好好睡一觉
- [ 07-15]台论文造假案 “科技部”:老实人不小心走错路
- [ 07-15]台湾论文造假风波越演越烈 屏东高雄检方介入
- [ 07-14]台湾“教育部长”身陷论文造假风波 今日请辞获准
- [ 07-14]台湾“教育部长”身陷论文造假风波 今日请辞获准
- [ 07-14]台湾“教育部长”涉抄袭论文 江宜桦待其释疑
- [ 07-14]台湾“教育部长”涉论文风波 其学生与兄弟扛起全责
- [ 07-13]台湾教授就“论文造假”发声明 对蒋伟宁表歉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