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退伍老兵,因为一笔银行业务与上海退伍“小兵”朱捷成了忘年交;一场意外变故,让原本富足的老人一文不名,原来婉拒做义子的朱捷却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起居,像亲儿子般为老人养老送终。 直到老人战友的一封表扬信,才揭开了这段跨越海峡的十年拳拳“父子情”…… 两个“老兵”的忘年交 2002年,台湾退伍老兵杨银岳夫妇从台湾回到上海定居。杨先生将买房款从台湾汇至上海一个远房亲属账户上,部分存款也以亲属名义开立,后因双方争执亲属不愿透露密码,老人拿着存单无法取款,陷入窘境。 根据银行规定,办理大额取款必须携存单所有人身份证,并且凭密码办理。时任工商银行上海市曹杨第二支行大堂经理的朱捷,在了解老人困境后,利用休息时间来到杨银岳夫妇住所,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杨先生的远房亲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一番恳谈后,终于解决了杨老先生的存款问题。此后,朱捷又利用业余时间多次陪同老人到外资银行,帮助老人办妥了繁琐的跨境、跨行转账业务。 杨银岳是一位退伍台湾老兵,和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命运一样,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阔别数十年。而朱捷也是曾经当过兵、扛过枪,一老一小就这样成了忘年交。 此后,杨老先生和老伴有事没事都爱到工商银行的网点来,得空和小朱聊会儿天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老人有一双儿女,但均已移居国外,日常联系渐少。朱捷知道后就格外留心老夫妇的生活,常去看望他们。老人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外出打针不方便,小朱当过部队卫生兵,就常常为老人打胰岛素,给二老做按摩。 “做我们干儿子吧!”在细水长流、倍感温暖的照料下,杨银岳不止一次跟朱捷提出“认亲”。小朱却总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婉拒,“最怕被人闲言碎语,我不想被人家说成贪图你的财产”。 “别人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请个‘爹’回来?” 2005年,杨银岳夫妇决定回浙江宁波慈溪养老定居。朱捷帮他们卖掉房子,处理了所有复杂手续后,依依送别。虽然分开了,双方还是经常电话往来,朱捷还两次去慈溪看望老人。 2009年的一天,朱捷突然接到杨银岳的电话:“我回上海了,活不下去了……”原来,此间老人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丧偶、遭遇诈骗等接二连三的不幸严重打击了他的健康,存款也所剩无多。无依无靠的老人回到上海居住,本想一个人咬牙顶住,却在孤苦不堪中再次拨通了小朱的电话。 得知老人的变故,朱捷也心疼不已,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周去探望老人,陪他聊天,为老人做饭、整理房间。这是一段奔波辛劳的日子,当时朱捷在工行嘉定支行挂职,从嘉定到浦东,单程耗时一个半小时。每周的探望也解决不了老人的问题,特别是内心的孤单和寂寞。最终,朱捷下决心将老人接到家中照料。 为了给老人安排一个舒适方便的居所,朱捷决定每月花2000多元在自己楼下租了一间房。房东不解地问:“别人遇见这事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请个‘爹’回来?”朱捷诚恳地说:“我的亲爹不在了,杨老先生现在就是我的爹!” 杨银岳老先生顺利住进了新居。由于这段时间老人几乎身无分文,朱捷承担了房租、生活费、医药费等所有费用。朱捷的家人和邻居也组成了照顾老人的接力赛:小朱在家时,由他负责老人起居和陪伴;小朱上班时,家人、邻居都会一起帮忙看护老人。 2012年8月26日,一直安好的杨银岳老先生猝然辞世,享年83岁。由于无法联系到老人亲属,朱捷一人承担了杨老先生的后事。殡仪车来后,工作人员要他帮忙将老人抬上灵车:“你是儿子,你抬头,我抬脚。”朱捷没有辩解,将老人抬上灵车。 凡人善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段日子是老杨晚年最快乐的时光!”杨银岳的老战友徐明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两位老人持续多年的“电话粥”,让徐明对朱捷这个从未蒙面的上海小伙的故事非常熟悉。杨老去世后,徐明从台湾飞到上海帮助朱捷料理后事。 在整理杨老遗物的时候,到处可见的一张张香烟壳子让徐明泪流满面。闲不住的杨银岳喜欢去外面溜达,朱捷怕老人有意外,每天出门都在老人衣服里塞一张香烟壳子,背面写着“如有事请联系朱捷,有重酬。”在老人的日历上,隔三差五写满了“今天问朱捷借若干元”“看病花若干元”等等的字样。 为了完成老人叶落归根的心愿,在老人去世一个月以后,朱捷和徐明将杨老的骨灰送至浙江慈溪,与老伴合葬。徐明辗转联系到杨银岳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在朱捷的陪同下办完了各项善后手续。对于朱捷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父亲,杨老女儿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十年如一日照料一个非亲非故、失去财产的老人,是什么让朱捷做出这样的坚持?朱捷的回答很实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这样做,其实你也没办法想太多,一个孤苦的老人在那,难道你能听之任之不管吗?” 十年的流水时光,朱捷用一个平凡人的真诚善举践行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回到台湾的徐明,满怀感激和感慨,给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写了一封表扬信,这段持续十年、跨越海峡的“父子情”才为人所知—— “朱捷先生在我老友已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依然帮助我友,使得我老友最后的那段路走得那么安详。朱捷先生上有老下有小,依然精心照料我老友,不放弃,不忌讳,此乃大仁大义之举,充分体现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等高贵品质。衷心希望看到两岸人民共同努力把这个传统美德延续下去,中华民族会更团结更强大。”(记者姚玉洁、张宏妹) |
相关阅读:
- [ 06-17]商务部:两岸服贸协议是授权签署 应该维护
- [ 06-17]台报:借张志军访台打造两岸政治关系正常化局面
- [ 06-17]新形势下两岸交流更加关注“新世代”
- [ 06-17]“两岸共同家园论坛”关注平潭自由港建设
- [ 06-17]“两岸共同家园论坛”关注平潭自由港建设
- [ 06-16]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两岸共建家园 关键在精神层面放开
- [ 06-16]福建省妇联主席:两岸妇女共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 [ 06-16]张显耀:台方希望两岸制度化协商不能停不能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