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电影交流座谈会激情碰撞 探索新思路
2014-06-15 07:57: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瓶颈:台湾文青导演总赚不到钱 大陆市场虽大,但台湾电影在大陆的发展,却往往展不开拳脚,除了《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那些年》之外,几乎鲜少能在大陆引起讨论和关注。 “台湾导演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人文气息比较高、比较文青一点,这甚至成为台湾电影的一个主流。”对此,台湾电影《阵头》的导演冯凯在研讨会上,一开口就检讨起台湾电影的拍摄观念,在他看来,文青并不是不好,而是相对主观,往往比较少思考观众想要看什么、市场的接纳度在哪里。他认为,台湾新一代电影人关键的一点,是拍摄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李鼎笑着说,自己就是冯凯导演口中的“台湾文青导演”,这是他首次带着作品到大陆来首映,新片《到不了的地方》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我听到昨天首映来的都是厦大学生,一下子就乐歪了,因为我的电影是文艺片,我认为一定会有很好的回应。”李鼎没想到的是,电影放映完,学生们的问题却有些让他措手不及,“两岸在一些文化的认同上,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 冯凯却不这么认为:“《那些年》虽然也是年轻一代导演拍出来的文艺片,但很多人甚至看过两三次,他打动了年轻的阶层,形成了风潮。为什么?主要还是看内容是什么,你要传达的东西是什么!” 建言:突破闽南语语言上的限制 除了台湾市场太小、电影人本身的因素之外,不少在场的台湾导演也认为,如果不能突破闽南语语言上的限制,也会给台湾电影在大陆的发展,带来不少的困难。 而突破这个困境究竟要怎么做?在场的两岸电影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叫闽南语市场电影?为什么韩国电影、日本电影进来的时候,虽然语言也不通,却能卖座?”澎恰恰认为,可以将闽南语电影通过配音的方式重现,让电影不只是局限在闽南语地区,而是推广到大陆其他地方。 台湾著名导演、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委李行则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像《阿嬷的梦中情人》这样闽南语占90%比例的电影,完全没有必要花钱重新配音。“这部片,花了300万重新配音,但是最后影片的味道没有了,票房也不过30多万,这就是浪费。”李行认为,类似这样的闽南语电影,完全可以与福建方面直接合作,拿到厦漳泉来同步播映,同样可以扩大市场、引起共鸣。 |
相关阅读:
- [ 06-13]首届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将举行 面向两岸高校征作品
- [ 06-13]“台湾闽南语电影之夜”首次亮相海峡影视季
- [ 06-01]《爸爸去哪儿》“登台” 牵动“电视电影化”话题
- [ 05-15]人情味还有美味 台湾推广旅游系列微电影
- [ 05-04]台湾观众看《致青春》 怀念南京校园生活
- [ 04-21]台男子5秒内飞跨车身 一气呵成有如电影特技(图)
- [ 04-20]两岸京剧精英携手打造新编京剧《金缕曲》
- [ 04-04]不能不说的秘密 台湾景区污水去哪儿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