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台办交流处处长张保卫12年找寻台湾劫机者
2014-05-22 07:28: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防咬舌,遣返时戴上口具 “他被遣返那天,也是我去的。”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张保卫的眼眶有些湿润,虽然痛恨他的劫机行为,但也同情他的身世和遭遇。 刘天生的父辈,来自湖北省汉阳县,定居高雄后娶了台湾妻子。在刘天生的童年时期,父亲溺水身亡,母亲在一次与祖母争吵后离家出走,他变成了孤儿。 从军时,刘天生曾在澎湖“大陆难民收容所”工作过,也曾在两岸摸哨行动中,抓获过从厦门到金门搜查情报的“匪谍”。1975年底,大陆释放一批被抓获的台湾情报与特勤突击人员,刘天生被派到金门接收。他违反军纪,私自将一名“战俘”带出,驾着车在金门大街上游逛,“让他感到回家的温暖”。此事被领导足足骂了一个礼拜。“我感觉,他的个性比较冲动。”张保卫说。 遣返当天,怕刘天生咬舌自尽,厦门方面依惯例替他戴上防护口具。出乎张保卫的意料,刘天生很冷静。“我知道他回去,等待他的是什么,所以,那一刻很同情他,也替他的未来担忧。”张保卫说,从相处两个多月的细节观察,他觉得刘天生并不是一个恶人,劫机应该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 那时的刘天生,一路喃喃自语:“慷慨歌台湾,从容做台囚,饮枪成一快,解脱烦恼头。”到达金门水头码头,回忆起参军时到金门执行任务的日子,那时,他是押解者;现在,他是被押解者。一字之差,从此却是天差地别。 挂念,他在故乡还好吗? 送走刘天生,张保卫从此留下一个心结:“今生今世,我还能再见到这个人吗?” 他到底为何劫机?劫机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高墙中的刘天生,会受到命运怎样的对待?他能活到走出牢房的那一天吗?种种的谜团,让张保卫十分期待,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这个人,能开诚布公地与他谈一谈! 而此时,在海峡的彼岸,刘天生历尽劫难。他要用苦难,去救赎!“漫长而阴幽的岁月,我在高墙电网内‘行尸走肉机械化’、‘低级支配’、‘集体霸凌’的模式中生活;我曾经在狱中写了几本重要日记,均在搜房与出狱检查之际遭狱警没收,我没有带出任何东西。” 在狱中,他曾与“白晓燕命案”的主犯陈进兴同牢房,对陈进兴这个杀人魔头,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而在双人牢房中,刘天生看到了陈进兴怕死的一面。 因为是“外省人”,又是一个飞大陆的劫机犯,刘天生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和歧视,在昏昏沉沉中,苦度岁月。那时,他常常在想,今生今世,是否还有机会走出牢房,看一眼红尘?或者,能成个家,生个自己的娃,过一过妻儿绕膝的日子! 这一切,张保卫都无从得知,他常常对周围的同事、朋友,讲一讲刘天生这个“怪人”,许下了“今生今世,希望还能再见到他”的心愿。 重逢,盼再次跨越海峡 2009年10月,张保卫的同事徐静到台湾出差,意外在宜兰遇到刘天生。 此时的他,已经保释出狱,在一家报社任宜兰特派。虽然已经改了名,但他特殊的经历,还是让徐静认定,“他就是张保卫常常提起的那个人”。 那一天的刘天生,看起来和平常的台湾记者没什么两样,他眼神灵活,充满热情,开着一辆代步的摩托车,带着徐静一行看宜兰的龟山岛、黑沙滩、艺术馆。对于往事,他闭口不提。 那一段岁月,仿佛从他的心里抹去。 回到大陆,徐静把这个意外收获告诉了张保卫。 张保卫很开心,拿起电话,与远在台湾的刘天生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他鼓励他,自由得来不易,要好好珍惜。 “他人很好,对我和太太都很好,我很感谢他。”说到张保卫,刘天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虽然仅在十多年前有过一面之缘,但饱经人情冷暖的他,对来自海峡彼岸的这份牵挂,始终心怀感激。 “过一段时间,我们报社要派我到厦门驻点,我很期待,再次踏上厦门的土地。”当刘天生开心地把这个消息传递过来的时候,他的内心,同样期待着与张保卫的“第二次握手”。 |
相关阅读:
- [ 05-21]台湾1997年劫机者刘善忠:我还欠大家一个道歉
- [ 04-28]台湾抗议核电团体瘫痪交通 郝龙斌:跟劫机没两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