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周梦蝶“化蝶”而去 曾忆否那些迁台著名诗人
2014-05-14 16: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东南网5月14日 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林静娴/文 资料图 5月初,以诗集《孤独国》奠定在诗坛地位的台湾文坛大师、著名诗人周梦蝶因病辞世,享年94岁,堪称鲐背之寿。昨日,台“文化部”为周梦蝶举办告别式,马英九、龙应台及上百位文坛好友前来送别。周梦蝶青年时代随国民党军队迁台,妻子儿女皆留大陆家乡,在台湾可谓孤零大半生。 像周梦蝶这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于大陆,后随国民党迁台的诗人,在台湾还有不少。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享誉两岸,作品中或沉郁或凄清的家国之思、故乡情怀令人印象深刻,感动过两岸好几代人。如今岁月流逝,年已耄耋的诗人们余生向晚,但他们的诗歌,仍然在两岸读者的心中回响。 “回头浪子”余光中: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以乡愁诗闻名两岸的诗人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六朝古都的厚重与江南水乡的秀丽,共同养育了他复杂而多变的诗歌个性。余光中还与福建颇有渊源,除了祖籍是泉州永春,也曾在厦门大学就读。1948年他随父母迁至香港,次年赴台。直到1992年他再一次踏足故土,距离他写下著名的《乡愁》,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尽管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满头华发,余光中近年来仍时常受邀到大陆演讲创作,脚步踏过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连他自己也幽默地表示,“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 余光中的风格被认为是“先西化后回归”,在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后,乡愁诗无疑是余光中创作最温柔动情的那一部分,因而他也被称为“回头浪子”。他在为母校之一的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而作的《钟声说》中,也曾这样写道:“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诗魔”洛夫: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 在华语诗坛,洛夫与余光中齐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丰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最初以笔名“野叟”写诗的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在家乡,洛夫少有才名,18岁以处女作《秋风》蜚声诗坛。1949年,洛夫迁居台湾,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半个世纪。在台湾的岁月里,洛夫与诗人痖弦、张默一起创办了诗刊《创世纪》,成为华语现代诗歌的标杆。而洛夫本人则以充满魔幻意味的诗作,得到“诗魔”美誉。“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说到洛夫的故乡情怀,必少不了这一首《边界望乡》。1979年,洛夫访问香港,在余光中陪同下前往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这首诗,凝聚的就是他的渴望与无奈。等他1988年终于踏上故土,心心念念的母亲,却已于7年前离世。20年来洛夫近10次回到故乡,这条回家的路,真正从少年走到白头。恰如他诗中所写:“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 “诗坛铁三角”之一痖弦:我的灵魂原来自殷墟的甲骨文,所以我必须归去 诗人痖弦去台湾的时间,只比洛夫晚一个月。这个17岁参军,从此离开家乡的孩子,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留在大陆的母亲。痖弦生于河南南阳,以现代诗崛起于1960年代的台湾诗坛,与洛夫及张默并称为“诗坛铁三角”。他还曾在舞台剧《孙中山传》中饰演孙中山,风靡海内外。当然,更为风靡的还是他的诗作,诗集《深渊》曾被誉为自五四运动以来,唯一能以此享大名,且盛誉持久不衰的作品。关于写诗这件事,痖弦本人说,“诗是信仰,如同宗教家殉道,诗人终生殉美”。 与同时代的诗人一样,痖弦的中国情结是如此深厚,几乎要从其作品中溢出。强调“走向西方回归东方”的痖弦晚年移居加拿大,他说自己“一生迷恋异国情调……但如今真到了异邦,却又日夜思念故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韵味也沉淀在痖弦的作品里,历久弥新,散发出幽深的中国味。例如他在作品《我的灵魂》里提到的那样:“我的灵魂原来自殷墟的甲骨文,所以我必须归去。” “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我的故乡在我的背包里 郑家是官宦世家,郑愁予的父亲则是国民党军官。诗人童年时就跟随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随母亲迁徙避难,直到1949年随父至台。这段经历让他的诗歌中常常能体现人道主义情怀。将那个时期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写进诗里。这也成就了郑愁予诗歌的两大特色:一是心怀故土、家国之情十分浓厚,二是诗文中俯拾即是的流放意识。所以诗坛给了郑愁予两个称号,“浪子诗人”和“中国的中国诗人”。 15岁就开始创作,到1980年代多次被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郑愁予的作品,无论在声名还是销量上都在台湾名列前茅。著名的作品《错误》里那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首次发表后更是全台湾争相传诵。他曾说,“我的故乡在我的背包里”。有意思的是,在海外漂泊40年后,郑愁予背着背包,把户籍落到与厦门隔水相望的金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郑愁予不能容忍当时台湾当局企图“去中国化”。 |
相关阅读:
- [ 04-16]台北老建筑化身“诗舍” 龙应台与众诗人赤脚说诗
- [ 11-26]台湾诗人痖弦获颁第四届中坤诗歌奖
- [ 07-03]浙江温岭启动全民读书月活动 台湾澳门诗人齐助阵
- [ 07-02]浙江温岭启动全民读书月活动 台湾澳门诗人齐助阵
- [ 11-26]2012两岸音乐诗会海口举行 4诗人获奖
- [ 11-26]台湾“60后”诗人:共同努力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 [ 05-18]两岸诗人“土楼故里”吟诗作对 抒情怀
- [ 10-17]两岸三地著名诗人会聚厦门参加第三届中国诗歌节
- [ 05-14]周梦蝶告别式举行 马英九褒赞“台湾文化不朽传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