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源自于去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博鳌会见萧万长一行时提出的四点希望,其中一点就是希望本着“两岸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其后,当年10月6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再次会见萧万长时,把“两岸一家人”改为“两岸一家亲”。 台湾《旺报》7日社评说:目前两岸关系虽然不能说是出现了“不进反退”的状况,但确实出现了一些起伏动荡。其中,产生最大冲击的当然是因为“反服贸”或者说“反(所谓)黑箱服贸”而起的太阳花学运。文章摘编如下: 怎样定位这次的太阳花学运,社会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只是台湾政治社会变动过程中的涟漪,有人却认为是改写台湾历史的开始。某位人生经历横跨两岸三地的人写道:“太阳花学运是台湾人民族意识的荡漾,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灌注到他们意识血液里的涟漪,默默中,民族尊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直觉。” “民族尊严”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他笔下所写的“民族尊严”,显然不是指“华人”、“中华民族”,更不是“中国人”,而是“台湾人”,甚至是“台湾民族”。 他是从反面抓住了学运的脉动,或者说学运所突显的社会人心意识流变。但是,太阳花学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突发事件,而是台湾社会土壤中所产生的,必须承认,学运能够爆发而且迅速扩大,除了国民党的失策、传媒的推波助澜外,仍是有一定社会心理基础的。 我们可以从学运前的民调看出这样的端倪。今年1月上旬,一份台湾民心动态调查显示,当询及民众两岸交流愈密切,哪边得到好处较多时,54.8%认为是大陆,另一方面,59.8%民众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对台湾经济发展没帮助。同时,60.5%民众则认为“台湾出口已太依赖中国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政治风险大”。 民意调查固然无法尽信,却是需要重视其中呈现的若干现象。由学运前的民调和学运风潮看来,显然有两个方面的课题需要重视,首先,两岸虽然交流日益密切,但是这样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集中在少数人之间,不仅绝大多数大陆人没有来过台湾,多数台湾人也未曾前往大陆。去年一份民调就显示,约有44%民众曾去过大陆,而曾赴大陆者,平均前往大陆累计达7次,两岸交流的“普及度”显然还有很大努力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思考、评估,认定“两岸越交流,相互认识越多,彼此观念与感情会越接近”是否是稍嫌简单化的想法。 其实,民众的意识本来就是复杂的,目前看来,不少台湾年轻人似乎倾向“台独”的主张与意识,但是也有民调显示,前往大陆就业在20到29岁年轻人眼中仍然是一项机会,愿前往大陆工作的比率由大前年的31%、前年的40%,增为去年的48%。综合这些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政治态度与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复杂的、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工作,比如鼓励更多未前往大陆的台湾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的行列中来,比如需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的台湾民众,规划、安排符合民众实际需要的交流计划,让更多台湾民众更切实的感到参与大陆的发展、参与两岸交流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视野开阔、社会经济利益等各方面能带来实在的好处。 “两岸一家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更紧密的关联与共同利益,“两岸一家亲”的意识与想法就越能萌芽、发展与巩固。 |
相关阅读:
- [ 05-07]习近平会见宋楚瑜 称两岸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
- [ 05-07]蔡英文:每位执政者都应维持两岸和平稳定
- [ 05-07]台中市长胡志强:签署两岸贸易协议不可避免
- [ 05-06]孙亚夫论两岸关系:处变不惊 继续前行
- [ 05-06]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征集两岸通婚图文故事
- [ 05-05]看准两岸三地观光商机 亚洲最大免税店金门启用
- [ 05-05]孙亚夫:要巩固和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信任
- [ 05-05]首届"大江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