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反服贸”运动:“台独”势力欲借“学运”还魂

2014-04-14 09: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芝宁 陈瑜辉  
分享到:

东南网4月14日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林娟

10日晚,“反服贸”的学生终于撤出“立法院”,长达20余天的“太阳花学运”暂时落幕。学生退场的前提是台“立法院长”王金平承诺在两岸监督条例“立法”前不协商服贸协议,这让占领“立法院”的学生们可以体面的退场。学运带头人称,他们将就服贸审议、两岸关系监督条例等开展全岛巡回的组织串联,“转守为攻,深入草根,卷动社会”。话音刚落,11日晚,又有逾千名学生和民众包围台北警察局中正一分局,撒冥纸、贴标语,大肆攻击谩骂,起因是在学运期间“尽心尽力”的台湾“公投护台联盟”总召蔡丁贵当日凌晨遭到警方的强制驱离。

其实,早在此次学运之前,“公投护台联盟”就已在“立法院”外围抗争5年,其主张是极端“台独”。此次学运期间,他们又使出浑身解数,意欲引起社会关注。学生撤离后,他们继续留在“立法院”正门广场抗议,扬言要为“太阳花运动”保留一块“基地”。而此次学运的带头人也与“台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运领袖之一的陈为廷7日在社交平台上宣告“我支持台湾独立”;另一位领袖林飞帆也曾明确主张“支持台独”。学运期间,“台独”分子更是上蹿下跳,格外活跃。“台独”大佬辜宽敏得知学生占领“立法院”后,第二天就赶到那里,欢呼“台湾有希望了”。另一“台独”大佬李登辉更是大赞“太阳花学运”,声称学生将台湾带到新的阶段,是台湾的“第二次民主改革”。

学运发展至此,其目的已不言自明。这哪里是纯粹针对经贸问题,根本就是“台独”分子利用台湾年轻一代的焦虑情绪而煽动起的一个政治事件,两岸服贸协议不过是其“反中”、“反马”的借口罢了。学运主张“先立法,后审查”,他们提出的“监督条例民间版”是以“两国论”为架构,极尽刁难之能事。而后,又以使未来两岸任何协议皆签不成为目标,更欲对两岸已签的所有协议翻案否决。对此,台媒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此一“民间版”即是这场学运的政治宣言,则这场学运实质是“换一块路牌的台独”。《环球时报》10日刊文指出,如果民间版的监督条例通过,“形同台湾在法律上认定两岸是两国,这是一个潜伏的最大台独阴谋”。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入正轨,大大压缩了“台独”的空间,而今台湾陷入“挺服贸”和“反服贸”的无休止争议,正中“台独”势力下怀,两岸各界应提高警惕,防止“台独”借机还魂。

9日晚,马英九在与美国方面的一个视频会议上说,台方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次日在国民党中常会上他又重申,台当局的立场还是尽速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机制“立法”,同时逐条审查服贸协议。但他担心“在野党”只“立法”、不审查,将影响台湾融入区域经济及开创经济的时机,“这对台湾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台“经济部长”张家祝日前表示,受“反服贸”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本要与台湾进行的经贸谈判已全部喊停。上周在海南举行的2014博鳌亚洲论坛上,过去颇受重视的“台湾经济成长经验”完全不在各界关切议题之列,这已显露台湾被边缘化的征兆。可以说,“反服贸”者美其名曰是为了维护台湾的利益,实质上是将协议带来的庞大商机和就业机会拒之门外。

台湾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彻底边缘化的危机已迫在眉睫,学运带头人却仍一意孤行要将“反服贸”进行到底,“台独”势力则肆无忌惮地推波助澜,这令岛内外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但他们也坚信“台独”的路子走不通,而服贸协议的每一条款都是经得起阳光照射,经得起时间考验。岛内资深媒体人江中博认为,“台湾已经是一个没有台独生存空间的地方”,历次全台性的选举都证实,只要民进党以“台独”作为选举口号,都会一败涂地。尤其是2008年谢长廷主张“仇中恨共”,输了马英九900多万票;蔡英文2012年与马英九竞选时,已经不敢喊“台独”,只是说“台湾共识”,仍输了马英九多达70万票。

大陆两岸问题专家指出,虽然岛内“极独”政治势力一直都在千方百计阻挠、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青年学生的单纯和激情成为他们加以利用的机会。然而,历史潮流是前进的,“极独”势力逆势而动,违背两岸主流民意,其图谋必然难以得逞。若他们意欲借鼓捣学运让台湾社会进一步撕裂、国际形象毁坏、自身的经济以及区域竞争力持续下挫,那么他们必将沦为历史的罪人,为全体民众所唾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