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9日 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林静娴 最近由张国立领衔、两岸明星联合主演的年度情感大戏《原乡》,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这部反映台湾老兵回乡历程的剧作,耗时六年精心打磨,也让台湾眷村早期的环境和生活,再次走进观众视野。 眷村作为台湾文艺领域的宠儿,一直被大批来自眷村的文化名人,从文学、影视、戏剧、音乐各个领域,挖掘着它丰富的文化财富。而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扩大,台湾文艺作品在大陆受到了广泛关注,眷村题材屡屡登上大陆影视剧荧屏,成为寄托两岸亲情的新纽带。 在台湾:忠实拥护来自共同记忆 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眷村电影因应渐趋开放的社会环境而诞生。早期有陈坤厚的《小毕的故事》、虞戡平的《孽子》、李佑宁的《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由文学作品改编,以眷村环境、眷村人物来讲述家庭伦理故事。后来有王童的《香蕉天堂》、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关照老荣民和眷村二代在当下台湾社会的命运和内心。现在更新的则是拥有更多商业色彩的《泪王子》。眷村电影,向来在台湾银幕中拥有一席之地。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施沛琳,从小在眷村长大。她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看眷村电影,觉得亲切,因为剧中有眷村人共同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会渗透进生活中的点滴,不会随着搬出眷村而消失。但凡与眷村有关联的人,更会成为这些作品最忠实的粉丝,这也就是为什么眷村题材在岛内影视剧中,一直都有舞台的原因。 在荧屏上,眷村的形象从2005年梁修身拍摄了“公视”电视剧集《再见,忠贞二村》开始拉开序幕。2008年台湾著名电视制作人、祖籍北京的眷村二代王伟忠,在“中视”推电视剧《光阴的故事》,更是让眷村怀旧题材再成热点。 此外,不能忽视的就是纪录片,汤湘竹的《山有多高》、王伟忠的《伟忠妈妈的眷村》、林文益的《想我们的眷村妈妈》。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却是最忠实地为眷村和眷村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 而这些从眷村走出的导演,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叛逆青春、思乡情怀,以及让大陆观众倍感亲切的传统文化质感,成为这个创作群体的共同特色。 在大陆:乡愁主题成为情感连接 不过有趣的是,让台湾眷村真正受到大陆观众广泛关注的,却是眷村话剧。台湾表演工作坊的《暗恋桃花源》20多年来数次被搬上舞台和银幕,甚至与大陆演员合作,加入大陆戏剧元素推出不同版本,常演不衰。而表演工作坊后来与王伟忠合作的新剧《宝岛一村》,自2010年开始在大陆巡回演出,亦是一票难求。 眷村生活成为两岸新话题,相关人物和故事也逐渐受到大陆文艺作品的青睐。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节目中,曾利用到大陆探亲机会,带回100多个老兵骨灰坛的台湾老兵高秉涵顺利当选。没过多久,根据高秉涵故事改编的吕剧《回家》,就在济南百花剧院上演。湖南广电集团也先于其它影视巨头拿下电视剧版权,决定花重金打造精品电视连续剧。 此番《原乡》电视剧在大陆热播,最初的灵感是张国立看过的一部台湾老兵争取回家的报告文学。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表示:“对于当下的年轻观众来说,《原乡》的历史背景可能并不太熟悉,但《原乡》的情感基础却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即‘回家看娘’的本能冲动。”他说,乡愁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软肋,即使现在远离了那个特殊时代,思念亲人的情感在现代也一样发酵酝酿得更强烈。 此前也有一部名为《兄弟海》的剧集,以小人物同胞兄弟情为主轴,阐释两岸亲情。当时《兄弟海》剧组远赴台湾深度取景实拍,还原了不少堪称博物馆级的眷村原址,也让台湾眷村首次登上大陆电视剧荧屏。 短评 需要有血有肉的两岸连接作品 在《原乡》热播的新闻微博下面,我们看到一名ID为“造梦先生的呼吸”的网友这样说:“这是值得所有人看的一部电视剧,在这个雷剧、日韩剧、婆媳剧、爱情剧泛滥的年代,它的出现,感动着所有!”也有网友表示,在当今的两岸影视圈,相比起过于“高大上”的史诗剧,更需要这种有血有肉、以小见大的两岸连接作品。而眷村作品的出现,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令人反思良多。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施沛琳分析,眷村的背后是两岸人民分治生活的写照。而如今随着交流的增加,眷村不再神秘,而是承载着浓浓乡情。于是,眷村题材,自然会进入创作者的视线,被搬上大陆荧幕,也是题中之义。 施沛琳还指出,从眷村题材作品在两岸热播的现象可以看出,源自于生活的交互场景,可以创造出更多两岸都感兴趣的共同议题。由这些议题出发,深层挖掘情感世界的交互,这样观众就能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由内而发形成一种专属文化,这或许对于今后两岸题材作品的创作都是一种启迪。 |
相关阅读:
- [ 03-04]五旬妇人缺钱花 向百岁老人借钱不成变抢劫
- [ 02-17]台北眷村文化节:美食里品大陆老兵的“乡愁”
- [ 02-16]台北眷村文化节:美食里品大陆老兵“乡愁”
- [ 02-13]台北眷村文化节将登场 找寻昔日光阴的故事
- [ 01-18]台一男子姓为全台唯一 诈骗集团也无从下手
- [ 12-31]“宝岛一村”在厦门上演 传递眷村温暖
- [ 04-16]台湾第一代眷村人黄祖申 70高龄成都求学
- [ 04-11]台湾眷村子弟办文物展 炮弹米桶亮相(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