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台湾将步入高龄社会 调整应对机制刻不容缓

2014-02-19 14: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台湾《联合报》19日社论指出:再过4、5年,台湾即将步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加提早退休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以上。这表示我们在时间上已没有很多余裕。事实上,随着岛内民众平均寿命的拉长,许多家庭近一、二十年来已经承受了照护家中长辈的莫大压力,即连婴儿潮世代也即将面对自己的老年;因此,如何调整台当局及社会因应老年的制度和心态,已刻不容缓。

联合报系愿景工程近日推出“活跃老化”──老有所为、老有所托、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系列专题,目的即在勾勒台湾熟龄社会的生活样态,探讨民众对于老年生活照养的各项问题与需求,并提供先进经验,希望台湾能够发展出具本土特色的老年生活哲学和照护机制。

从现实面观察,台湾社会目前最迫切的老年议题,主要集中在老者的托养与照护上。在这两方面,民众的焦虑最多、需求也最大,但台当局政策上和民间产业面似仍远远落后社会的需求。

在老有所托的部分,由于台湾社会讲究家庭伦理的特质,有高达6成以上的台湾老人喜欢与子女同住,不少人愿意在家养老,而愿意去住安养机构的仅2%。然而,近年台当局投入的资源却大量集中在机构照护,对于支持老人留在社区或家中的服务及支援体系十分薄弱;这样的差距,恐须在政策上作出大幅调整,才能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民间团体似乎较能体察民间的需求,不少“在地安养”的模式在社区萌芽:例如台中市设立了“托老学园”,新北市出现了“托幼也托老”的托育中心,让长者与孙儿一起上学,也调和世代间的情感互动。

在老有所养的部分,是目前台当局着力最深的一块,从长照服务机构的设立、长照保险的规划,衔接全民健保展开的疾病生活照护,希望一条龙式地扫除人民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老人疾病的多样化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程度各异,台当局如何在照护模式上提供更弹性的设计,以纾解民众不同的照护压力,实在需要有更大的想像力。以目前牛步化的长照规划、“立法”及执行,恐怕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除了机构和制度的建立,老年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面向,那就是人民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老去。熟龄人口未必就是社会的依赖人口,英国“高龄社会政策白皮书”即楬橥,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都应确保“自立、机会与选择”三项基本原则;美国也提出“自立”、“机会”与“尊严”三大方向,作为建构中高龄族群的社会准则。人生成长犹如四季的轮替,从熟龄至人生的终点站,如能抱持自主且有尊严、有规划的态度,善用终身学习、延长就业、志工服务等来活跃自己的退休生活,不仅让生命更有意义,也有助保持身心的健康。

近年,不少先进国家都在提倡“友善年龄”的就业政策,希望促成中高龄公民的就业,除更有效运用中高龄人口的智慧和人力,也减轻高龄社会对国家财政的冲击。在台湾的主流社会,一向缺乏这种友善的自觉,长年来的各种“敬老”政策都隐含着“敬而远之”的轻慢;诸如劳动市场设有强制退休年龄,运动俱乐部对一定年龄的老人设限等,都反映了这种假“体恤”为名的年龄歧视。

在老有所终方面,“安宁缓和照顾”是岛内近年民间发起的社会运动中,成效极显著的一项。安宁疗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它的资源却永远不足,而且始终偏重医院的安宁疗护。事实上,“老有所终”并不应只局限于向生命告别的这项最后仪式,如何规划终身医疗自主计划、对抗无效医疗的凌迟,为自己找到一个最后的安身终老场所,而不会“孤独死”等,可能更为重要。善终的过程是一条漫漫长路,除了个人与家族要培养更积极的生命观,也需要当局投入更多资源,协助社会完成生命的仪式。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这是白居易描绘的老年生活,1300年后的今天,台湾老人们不应再以此为足了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