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怀:谒陵突显两岸一中历史连结
2014-02-15 09:1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刘玮 李艳 |
分享到:
|
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中山陵谒陵后在博爱广场发表谈话。 中国网2月14日讯香港中评社14日发表评论文章,大陆涉台权威学者、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陆委会王郁琦主委在南京中山陵博爱广场的讲话谈了自己的解读。文章摘编如下: 周志怀表示,陆委会王郁琦主委在南京中山陵博爱广场的讲话,谈到所谓的“国父孙中山创建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已经103年”,这个讲话在台湾媒体中引起了一些涟漪。他认为,第一,王主委在博爱广场的讲话是一个即兴的讲话,连战宋楚瑜当年也都讲过,大陆民众都会认为这是在特定的场合和情境下,陈述一段历史事实。这个讲话充满感性,并不是有意去挑起两岸的争端和争议,媒体不应该做放大镜式的扩大化解读。在张王会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希望两岸能够排除这些杂音,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受干扰。 第二,从王郁琦谒陵的行程安排来看,它和过去连战、宋楚瑜谒陵的行程安排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谒陵的行程安排,首先突显两岸“一个中国” 的历史连结。除此之外,中山陵谒陵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两点上。因为孙中山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被保存下来。孙中山还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而且,他在一百多年前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因此,我们对王主委谒陵、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主要是从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来理解。 第三,按照台湾目前的体制和相关规定,“一个中国”的政策仍然是现阶段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核心。应该说,这次张王会也是在这样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上,才能够安排和实现。如果说王郁琦主委所说的“中华民国已经103年”有什么特殊含义的话,就是在“一个中国”架构下的表述。因为“一个中国”政策仍然是他们的现行政策。所以说,这个表述不应该也不能违反台湾的现行体制和法律制定。 第四,目前我们两岸对“一个中国”的内涵认知仍然是有分歧的。只要在“一个中国”的架构下,我们应该也可以求同存异。两岸应该发挥共同的智慧,来破解这个政治难题。去年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务实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地位,要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如果国台办和陆委会的两个常态化联系与沟通机制能成立,在这个机制安排下能够探讨政治问题,我想这样可能会更加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 |
相关阅读:
- [ 02-14]两岸关系发展:由“很难想象”到“更大想象力”
- [ 02-14]连战方面公布大陆行程 称两岸没有不能化解的障碍
- [ 02-14]两岸民俗文化节展演唱主角 手工技艺互动受欢迎
- [ 02-14]盛九元:王郁琦对两岸关系态度积极
- [ 02-14]倪永杰:此次王郁琦访陆之行应该写入历史
- [ 02-13]张志军祭扫汪道涵墓园:今天两岸关系可告慰汪老
- [ 02-13]分析:张王会开新篇 和平发展红利将惠及两岸民众
- [ 02-13]张王会开新篇 和平发展红利将惠及两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