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将继续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张爱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总结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时提出新的期许。 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陆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由此可见。 2013年,包括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深入寻常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大陆,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相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了近220%。大陆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 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实现定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 张爱平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回望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不断提升。如年初在台北成功举办由学术高峰论坛、美术展、专题研讨会和两岸交流笔会等系列活动组成的“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成为迄今学术水平最高、展览规模及影响最大的美术专业活动之一。 11月,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在台中市开幕。除《护生画集》文物展、话剧《最后之胜利》外,还将带去民族管弦乐组曲《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图随想》音乐会、《老照片,新北京》展览等共计七大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014年6月,覆盖台北、台中、台东、高雄、台南等台湾重要县市。 12月,“2013双城新年公益音乐会”在北京、台北、新北等地陆续上演。台湾师范大学首度与大陆北京大学等三所知名学府携手,为两岸听众演绎具有台湾特色与国际典范的乐曲,带来一场场音乐飨宴,更为两岸文化交流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然而,相比两岸经济交流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保障,文化交流领域一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2013年,两岸各界多次呼吁建立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括可以适时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 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台“陆委会”前主委张京育表示,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或在总的框架下,签署各式各样的专门协议,“到时候了”。在必要之时,甚至可成立两岸文化合作委员会,对两岸文化深入交流做中长期规划。 本月22日,两岸70多家媒体参与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表的共同倡议提出:两岸媒体应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动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可以说,两岸就文化交流合作商签相关协议,无疑会使两岸文化交流驶入快速通道而更加便捷,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努力方向。(完) |
相关阅读:
- [ 12-28]台湾工商界大老呼吁朝野加速审查两岸服贸协议
- [ 12-28]林中森期两岸强强合作:互补成为巧实力
- [ 12-27]国台办:民进党有识之士提出冻结“台独”党纲是积极信号
- [ 12-27]2013年两岸关系盘点:勇涉深水 稳中有进
- [ 12-26]两岸三地学者广东西樵山纵论岭南等区域文化
- [ 12-26]马英九促推两岸服贸协议 称怕被大陆吃掉心态不好
- [ 12-26]媒体盘点2013年两岸交流之“高端大气上档次”
- [ 12-26]“张王”二次会面正在规划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